华声报昭通消息:据昭通日报报道,在云南昭通这块古老的红土地上,散居着200余户归侨侨眷,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为昭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争取侨心、凝聚侨力,昭通市侨务干部以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为己任,用辛勤的汗水描绘了一幅幅依法护侨的绚丽画卷。
199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昭通市侨务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保护法》的高潮。以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在报刊上开辟专栏登载文章、印发宣传资料、举办骨干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宣传活动。2000年以来,又将贯彻落实《保护法》融入到昭通市“四五”普法、“二五”依法治市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侨务干部依法护侨、归侨侨眷懂法守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
昭通侨务干部视归侨侨眷为亲人,积极落实侨务政策,切实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纠正了发生在归侨侨眷中的43件冤假错案,清除了不应归档的材料130余页;按照给“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更多的尊重和照顾”的原则,为51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落实了有关政策,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其中36人受到了国家、省、原地区的表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妥善解决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精减下放的15名归侨侨眷及受株连的子女问题;落实了归侨侨眷私房政策,解决了广大归侨侨眷的后顾之忧。
在落实侨务政策、依法护侨的工作实践中,侨务干部体现一个“亲”字,坚持一个“快”字,做到一个“实”字。为查找一份资料,不知要翻阅多少历史档案卷宗;为寻找一个证人,不惜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为落实一间归侨侨眷私房,不知洒下多少汗滴。想尽千方百计制定工作方案,历尽千辛万苦寻觅有效证据,说尽千言万语做好思想工作,正是他们依法护侨工作的真实写照。
通过侨务干部的努力,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归侨侨眷的名额;在入党、评选先进、提拔干部工作中有归侨侨眷的“一席之地”;数十名“三侨生”报考各级各类学校加分照顾的政策得以兑现;一些生活贫困的归侨侨眷能及时得到扶持救助;有47户贫困归侨侨眷危房改造已纳入全市扶贫“安居工程”统筹规划实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