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北京人。1977年进入首都医科大学,1982年毕业,同年进入协和医院,1986年去美国阿拉巴马州做博士后工作,主攻免疫学。1989年,在加拿大康奈特生物制品公司进行艾滋病免疫疫苗研究。1995年回国以技术入股合办合资企业,2003年11月,在中关村北航创业园成立北京青元盛康生物医药公司,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8万元创业资助,从事以高新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技术的生产和开发。
坐落在京郊密云县的北航高科技园区南侧有一幢白色的大楼,大楼的二层就是马杰的青元盛康生物医药公司的生产基地。这里宽敞明亮,装修入时又有独特的风格,有点像马杰给人的感觉:爽朗而又大气。熟悉马杰的人往往会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马杰自己也承认自己对工作比较严格,是一个工作狂。因为马杰的父母都很早去世,他害怕自己的时间也不会太多,所以心中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总想尽快着手自己的事业。
马杰说:“中国生物医药制品2000年销售额已达200多亿元,14年增长了近100倍,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国内竟然还没有一家技术雄厚、规模庞大的医药企业,自己的梦想,是做中国医学制剂的巨人!”
做手术像艺术家的外科医生
马杰的父亲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后来阵前起义,在“文革”期间早亡。他很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发现母亲几乎从来没有笑过,而且身体一直不好。到1977年可以报考大学的机会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仅仅经过52天的紧张复习,他顺利考入了首都医科大学。将近6年的学习和实习,马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校很想让马杰留校,但是马杰觉得学医的不去医院,就没有什么意义。毕业之后他进入了协和医院,成为了一位外科医生。一直做了4年,直到出国深造。
外科医生是一个要求非常细致、对个人技术、体力要求很严格的行业。当外科医生很辛苦,不少非常优秀的外科医生,在40岁之后,就再也做不了了。原因无他,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衰退,体力也不如年轻人。但是马杰很享受自己做外科医生的那4年时间。现在也时常怀念在手术室做手术的感觉。他说:“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马杰认为外科医生如果对待手术像是创作一件艺术品,就是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了。而他不无骄傲地坦承,自己就是这样的一名外科医生。他的动手能力强,对医学又是那样毫无保留地热爱,对于每一例手术,他都几乎是享受地去完成,毫无疑问,他真的是一位很好的外科医生。当年他的同事曾说,他这一辈子只看到过3个人有这样的水平,其中一个人就是马杰。
马杰确实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的目光看得也比较远。当年马杰虽然在外科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是也早早就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做不动手术了怎么办呢?当时,马杰对肿瘤以及相关的生物免疫学非常感兴趣,于是马杰选择了去这门学科最前沿的美国深造。
1986年,马杰去了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医科大学做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3年期间,马杰对免疫学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就在他准备回国的时候,一位在加拿大的朋友邀请他去加拿大做艾滋病免疫疫苗的研究工作,因为专业对口,马杰便选择了加拿大,一做就是6年。
痛定思痛谋再起
1995年,马杰回国开始创业,当时他手中掌握着不少技术,但是缺乏资金,于是在外经贸介绍下与一个大型企业合资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在此之前,马杰没有经过商,对于如何办企业完全没有经验。当时他想得很单纯,自己出技术,对方管经营,赚不赚钱是小事情,能把事情做好就行。这个公司运作了3年,3年期间,马杰成功开发出了3种新医药技术,而且经常是自己去制药局进行报批,对于医药的开发、生产乃至报批等环节非常熟悉了。产品虽然出来了,但是由于经营不善,一点没有赚钱。公司也关闭了,马杰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自己白白投入了3年时间,还损失了100多万元。
但是马杰并不后悔,他说:“其实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总结了三条教训。首先就是不能和外行合作。另外,要懂得如何花钱。节约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不懂得花钱,就更谈不上节约了。在试验用品、人才等软件上要舍得花钱,在只是装点门面的硬件设备上能不花就应该不花。另外,从他自身来说,也缺乏商业运作的经验。
马杰没有气馁,紧接着,就在美国与几个同事组建了一个医药开发公司,专门在国外进行药物技术研究,然后在国内生产。在北京郊县,马杰开始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然而在厂房就要封顶的时候,土地政策发生变化,生产基地只能停止运作,马杰又损失了100多万元。
试剂研究的广阔天地
在经历了两次艰难创业之后,马杰决定自己来干。他发现自己以往总是先寻找国外有而国内目前还没有的项目来进行开发,而这些项目往往没有连续性,同时在技术上也很难超越国外同行。所以,他需要首先在技术上寻求更合适的项目。很快,马杰就注意到了国际前沿技术——试剂诊断的发展。试剂诊断虽然没有临床机器诊断那么精确,主要是两大问题:敏感度没有那么高,以及不能立刻取得量化的数据。但是在很多医疗设备不够完备,而人们又急需一个尽快的诊断结果的情况下,试剂诊断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会有非常大的市场。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试剂诊断的研究也会取得突破,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根据美国一些专家的预测,大约在10年之后,这项技术就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即使在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只要根据相关的诊断标准制作出软件,完全可以通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化验标定以及进行结果分析,从而把诊断、数据获取和通讯的多种任务在一套装置上实现,从而做出实时的现场诊断。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现场检测”(POCT),也是当前世界医学检验界发展最快的项目,产品年增长率27%,在国内POCT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方面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早孕的检测,早孕检测其实只是试剂诊断中最简单的应用,因为它只涉及诊断,而不用诊断具体怀孕的时间。而对于很多疾病,试剂诊断完全可以判断得更加准确。即使如此,试剂诊断的需求仍然发展得很快。
马杰根据调查,发现2002年“现场检测”产品的全球市场估计是26亿美元。POCT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已经成熟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势头迅猛。美国是世界上生物医学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目前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2000年美国生物诊断类制品在其国内的销售额约在2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8%~13%的速度增长。在中国生物医药制品2000年的销售额就已达200多亿元,14年增长了近100倍,每年仍以13%的速度增长。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马杰决定回国进行再次创业。他把这些消息告诉一位在加拿大的朋友,朋友也十分支持他。而且认为这项技术很有发展潜力,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国外进行研究,然后把生产基地搬到国内来。于是,马杰与朋友一起在国外组织了科研公司,而自己则回国来运作公司。
在北航科技园重新起飞
公司要运作好,一定要在国内有一个稳定的依托,如果在基地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话,要想创业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他很幸运地碰到了北航科技园区的李总。
隶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北航科技园区一直都很支持留学生创业。当园区的李总了解到马杰的情况之后,马上邀请马杰去北航科技园去看看。马杰考察之后,发现地方安静,环境优美,同时也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生产基地的要求。而且,也不需要自己来解决供水、电等问题。于是,马杰马上和李总签约,而且一下子租了1800平方米,一租就是15年。
园区除了为马杰解决了场地的烦恼,还在用人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国内成立公司,用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高新科技公司的人才流动往往十分迅速。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公司难以给员工继续成长的空间,或者就是待遇方面有问题。而园区先是帮助马杰解决人才的户口问题,这在北京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马杰招聘到的员工,园区都可以给他们解决户口问题。
另外,园区也总是处处为留学生企业考虑。比如,马杰现在招聘到的两个科研人员,就是在园区的帮助下招聘到的。另外公司要做大,资金很重要,现在国内有很多机会,从技术以及市场角度来看,都可以做,但是往往因为资金的原因只能搁浅。对于医药公司来说,搞科研需要钱,产品报批需要钱,同时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更需要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杰经常把开发出来的一些项目进行转让,转让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出让股份,也可以完全卖出,在进行这些事情的时候,园区也常常给予最大力量的帮助。
与马杰交谈的时候,他总是对园区有关人员的帮助感激不已。正是在园区的帮助下,马杰在2003年11月正式注册了北京青元盛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正是有了这个依托,马杰的青元盛康很快就研究出了自己的试剂产品,而且在几个主要大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点。目前已开发完成的产品有四大系列:肿瘤检测试剂、心肌梗死、妇科感染性疾病及唐氏综合症。这些试剂诊断的诞生,将造福中国许多缺乏大型医疗设备的地区,因为这种试剂非常方便携带,亦能做非常准确的诊断。人们不再需要到有这种医疗设备的大医院去就诊,只要有怀疑,就可以马上自我诊断,可以尽早发现病情,进行治疗。马杰希望自己的产品实用、好用。他的青元盛康帮他达成了这个目标。
目前来看,马杰的青元盛康发展的势头很猛,不过全国性的销售网点还没有完全建立,另外由于国家制药局的审批等手续比较繁复。这些问题暂时还制约着青元盛康的发展,但是青元盛康现在的资金链正常,设备到位,科研得力,管理有序,更有园区不遗余力的支持,青元盛康腾飞的日子完全指日可待,前途将不可限量。
人性化管理的真谛
马杰现在总在美国和中国两头跑,他体验最深刻的就是美国的生物医药发展特别快,20年前,美国每20秒钟就会注册一家医药公司,而现在,其中的95%都已经消失了。现在剩下的5%的公司仍然在互相兼并。而中国的发展状况可能会与美国有异曲同工之处。马杰希望自己的公司就是那能剩下的5%。
马杰认为公司要发展,除了非常明白自己这个领头人的优势所在,还要在管理上有所作为。马杰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些优势。这也是青元盛康一定能良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由于在医学领域浸润已久,对人体对医患非常熟悉,又由于对生物免疫学的研究和实践,现在马杰所做的正是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拯救疗治人们病痛的企业,这正是马杰的优势,有一双孙大圣那样的“火眼金睛”,能够准确地找到适合开发成成品的研究项目,不会白白地浪费投资和宝贵的时间。对此,称呼他为“马老师”的年轻科研人员对他很有信心,马杰自己也很有信心。自认为是最好的外科医生的马杰在骨子里并不是一个能经商的企业家,可是成立了公司,就必须成为一个企业家,而且得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现在的马杰在慢慢地转化自己的身份认同,慢慢地学习着如何成为一个好企业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理念。对于员工,他认为一定要用好人,用好人的概念有两个方面。首先,自己要了解公司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机遇,而对方又有什么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说,不一定能力最好的人就能够适应公司。如果一个人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公司的工作,就会觉得在这个公司没有发展的潜力,因为工作没有挑战性。
所以马杰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压力,而公司在给予对方一个工作的同时也能够给对方提供发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赢。马杰认为,人性化的管理,除了待遇问题之外,这一点往往会被人所忽略。
马杰是一个工作非常严肃认真的人,他希望员工也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有错并不可怕,他会进行批评指正,希望对方能够改正。如果对方改正了,证明他还是愿意学习的。这样的员工,马杰是喜欢的,因为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马杰不太喜欢那些工作不认真,也没有上进心的员工。但是马杰认为,这些员工可能只是需要一个工作而已,那也是公司的一部分。因为并不能要求所有的员工都成为骨干。他也愿意提供一个工作机会给这样的员工。对于马杰来说,他要注意的就是发现那些希望上进,并且有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人才,同时,尽可能地在公司中给予这些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从优秀的医生到生物免疫学学者,再到经营医药的企业家,马杰仍然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风格,那就是追求完美。虽然因为这个原因,他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是成熟后的马杰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青元盛康会走得更远更久,并在中国生物医药制剂研发领域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来源/中关村科技园区网站,文/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