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几件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宋人摹本是现存最早的卷轴仕女画,它们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仕女画风格,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而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五代、宋、元时期,世俗、平民女子题材开始出现于画家笔下;明、清时期,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仕女画的表现范围已从最初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故宫所庋藏的众多绘画作品中,不乏各朝代著名画家创作的仕女画及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它们在标注不同时期仕女画发展历程的同时亦展现了各时代丰富多采的女性形象。

琵琶行图轴
明郭诩
纸本,墨笔,纵154cm,横46.6cm。
此幅表现的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歌女神情闲雅,全无愁苦郁闷之态,反映出明代仕女画追求淡泊恬静的审美意趣。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