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关村群英谱:姚泳——在仪表行业奋勇前行

2006年04月30日 10:33

  姚泳,1968年出生于福建。先后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日本福井大学电子工程系。1991~1997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曾任日本西电公司亚太地区负责人。1997年回国创建舜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2001年入驻北京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成立北京至德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10万元创业资助。

  来到中关村创业大厦7011室看到姚泳瘦削的身材,不像总裁,倒像个工程师。7年的留日经历,8年的创业历程,37岁的姚泳现在已成为国内仪表行业的后起之秀。他和他的公司开发的多用途机组监测分析诊断仪表产品不仅在国内鲜有对手,而且开始远销海外。

  在常人看来,从懵懂无知的顽皮少年,成长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公司的老总,必定要经历凤凰涅槃的艰辛。而姚泳却认为求学、求职、创业的经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水到渠成。人生“甘苦并存”,而他却学会了“苦中作乐”。在他轻松自如的言谈中,能看到一颗闪耀着坚毅、乐观光辉的赤子之心。

  志存高远 踏上东瀛求学路

  姚泳的父母都是北京中石化设计院负责自动化设计的工程师,工作繁忙,常常出差不在家。6岁上学之前,姚泳时常被父母托付在亲戚朋友家,从福建到北京,又到金门,辗转柳州,在保定小住,最后重返北京读书。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笑称自己可能是在6岁前就走遍大半个中国的第一人。

  幼年的姚泳早早树立起独来独往的个性。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培养了姚泳独立的个性,而且使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在姚泳的生活经历中,无论他出国留学抑或是归国创业,都未曾对周围的环境有过生疏感。北京、福建、东京、香港……所到之处,他都亲切地称之为“家”,颇有四海为家的游侠性情。现代人说“四海为家”,言下之意是指一个人四处漂泊流浪,颇有一种“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广阔胸怀。对姚泳来说,他的“家”在路上、在心里,他在哪儿,希望在哪儿,哪儿便是家。

  高考那一年,姚泳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电子专业。踏入大学门槛,姚泳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学习上,大三时,努力学习的成效愈加明显。姚泳考到全班第三名,拿到了奖学金。他笑称:“这是有生以来唯一一次得到的奖励。”

  本科毕业后,姚泳在日本取得了福井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的机会。“我想走出去看一看,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在福井大学读书期间,姚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ADS的立体式运动影响”等多篇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他的论文视角新颖独特,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赞许。

  获得硕士学位后,姚泳觉得自己再读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放弃了继续读博士的机会,开始了在日本的工作。姚泳的决定总是那么干脆,因为他能够深刻了解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对自己的发展有利。

  义无反顾 归国创业显身手

  无论说去日本留学,还是谈归国创业,“运气好”是姚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姚泳的父亲说儿子是个不知愁的人。姚泳自己却说:“困难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了困难就解决。只是我机会比较好罢了。”

  求学期间,姚泳在日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职业。他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一次次的打电话向各个公司推销自己,从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锻炼机会。讲起在日本的打工经历,姚泳如数家珍:做磨具、操作数控机床、在餐厅洗碗、做服务员和领班、婚庆打杂、分发信件、在汽修厂给汽车换轮胎和机油,甚至为同学的亲戚竞选市长贴传单……对于他来说,求学期间的打工就是一种“玩”,但就是这种“玩”,使他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做事情也比以前更加认真、敬业了。问及在日本记忆最深的故事时,姚泳说,刚到日本不久,他和一个日本工友发生冲突,打了一架。姚泳现在已经记不清冲突的原因了,但是他清晰地记得他没有让日本人占到任何便宜。那次事件让他更坚信了一个信念:中国人不比日本人笨,即使做最普通的工作,也要比日本人做得出色!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和敬业的精神,做洗碗工的姚泳两周后就成为了服务员,随后晋升领班,最后干脆成了老总的朋友。

  [1]  [2]  [3]  [下一页]



编辑:唐伟杰】


进入相关专题: 中关村群英谱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