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沈醉和他的母亲

2006年05月07日 14:41




沈醉二十八岁时,任军统局少将总务处长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沈氏全家合影(后排左起:沈醉大哥夫妇、二哥夫妇、沈醉与粟燕萍、弟沈继龄夫妇;前排中坐者为沈母)



  1981年在香港海洋公园(左二起:前妻粟燕萍、二女儿沈逸云、沈醉、五女儿沈美娟)



1991年,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与沈醉先生亲切交谈



1990年,本文作者与沈老在其寓所恳谈

文/克石

  我与沈醉老是忘年交,在他生前曾多次采访,搜集资料,为写他的传记做准备工作。后来一是因为沈老不幸逝世,二是因为他的女儿沈美娟大姐出版了一部沈醉的传记(在她的传记中曾引用了我赠给沈老的四首诗,这使我非常感动)。这部传记终未完成。沈老逝世已经1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有时常常浮现于脑海。现仅将他与其母的往事做一简述,以飨读者。

母亲不知道他是特务

  沈醉在国内及港、台等地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18岁参加国民党军统组织,28岁成为军统少将和戴笠的亲信。历任军统局总务处长、总值日官及后来的国防部保密局专员兼云南站站长,1949年以战犯身份被捕(当时沈醉已列名参加卢汉所领导的云南起义,但仍被云南军政当局关押,后移交给解放军军管部队),一直关押到60年代才被特赦。因周恩来的关怀,被安排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文革”中因他与江青在解放前有数面之缘,又被“四人帮”逮捕关了7年。“文革”后平反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改正了战犯身份(以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他陆续写了《我所认识的戴笠》(这部书当年周恩来曾彻夜一口气读完,并告之沈醉:“你可害苦我啦!”)、《军统局内幕》、《魔窟生涯》、《我这三十年》、《战犯改造所见闻》、《人鬼之间》、《沈醉日记》等10多部有关军统和个人经历的书,在这些书里,他写出了军统内幕及大量文史资料,也写出了他自己的复杂经历……

  沈醉长期在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工作,最后当上军统局总务处长、云南站长、国防部保密局专员,跻身于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列。由于工作关系他认识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和高层人物,但他身上几乎没有沾染国民党将领和官场的恶习,如打牌、抽烟、喝酒、贪污受贿、玩女人等等,这在当时国民党官场上是罕见的,这完全归功于他母亲的教诲与严训。

  沈醉的父亲早逝,他是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的。沈醉之母名罗裙,是清末最著名的诗社——南社的成员,以擅长诗词而著称。沈醉的名字就是母亲根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词中“沈(古汉语中‘沈’通‘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而取。他幼年起母亲就教他读唐诗,所以直到老沈醉也能背诵很多唐诗,沈醉一直爱写诗词,无疑也是受了母亲的熏陶。

  沈醉18岁时受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在长沙文艺中学上初中,1932年因与高年级学生闹学潮,被校方开除。他便去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因为他听说姐夫在“革命团体”(军统一直标榜自己是“革命团体”)里工作。余乐醒是中共早期党员,曾与周恩来等去法国勤工俭学,攻读化学与机械专业。归国后任黄埔军校教官,与同在军校任军医的沈醉的大姐沈景辉结为伉俪。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团教导员(沈景辉亦作为军医出征),1927年被中共派赴苏联专门学习情报业务;归国后恰逢“四·一二”事变,与党失去联系,因生活无着后脱党经戴笠介绍加入军统,成为军统早期重要骨干(1949年终投向人民)。沈醉到上海后即由姐夫介绍参加军统组织,后来沈醉的兄弟姐妹及亲属有20多人都参加了军统。

  这时母亲并不知军统是特务组织,其后一直到她逝世也不清楚儿子在“团体”里究竟做了什么事。沈醉因逐渐受到戴笠的重用,官阶越升越高,28岁便当上了少将处长(军统最高军衔是少将),也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系统中最年轻的将军。因而母亲屡屡叮咛他:“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母亲对沈醉很疼爱,但管教却很严,一直希望他能够不被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所浸染。沈醉一直清楚的记得母亲在几件大事上对他的教诲。

“临终人的嘱托是不能违背的”

  沈醉的正式结发妻子叫粟燕萍,这桩婚姻大事等于是母亲作的主。用沈醉的话来说他们的结合就是“因缘”,因为沈醉最初并不当回事。

  粟燕萍是沈醉当年在军统局临澧特训班当教官时的学生。第一次相识是粟燕萍学游泳时不慎误入深水区,沈醉发现后跳到水中将她救起。当时沈醉只是觉得这位年轻姑娘很调皮。后来有一次沈醉准备回长沙探望母亲,粟燕萍恰巧因父亲病危也要回长沙,便搭沈醉的汽车同往。到粟家后沈醉陪粟燕萍询问她父亲的病况,谁知粟父竟将沈醉误认为是燕萍的男友,便拉住沈醉的手恳切地说道:“雪雪(粟燕萍的小名)托付给你,我就放心了。”沈醉当时见粟父病危,也不便解释,只好点头:“您老放心吧!”但他觉得很可笑,并不当回事。见到母亲后,便将此事当笑话讲给母亲听。谁知母亲却严肃教诲他说:“临终人的嘱托你既点头,等于同意,这是不能违背的。”(见《我这三十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从此沈醉才开始注意起粟燕萍来,发现她不但美貌,而且爱唱爱跳,活泼大方,是个温柔善良的姑娘。后来沈醉赠了她一首自己写的七言绝句表示爱慕之情:

  华灯辉耀映花颜,疑是嫦娥下广寒。

  如此风姿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粟燕萍也赠了一首七言绝句,后两句是:“幸到门前成桃李,满庭白雪任君看。”沈醉后来把诗拿给母亲看,母亲非常赞赏。她认为这首诗写得心境开阔、落落大方(见《我这三十年》,但沈美娟大姐在《我的父亲沈醉》中注明是“新婚之夜的诗”,姑存此说)。而且粟燕萍出身于长沙望族,她的叔公即为北洋时期有名的外交次长粟康时。后来,沈醉曾带粟燕萍到长沙见母亲,母亲一见便喜欢,称赞她端庄清秀,大方得体,一脸福相,是个好儿媳。力主马上订婚,从此二人在母亲的赞许下订了婚,结下良缘。当然,当时按军统纪律,在抗战期间军统人员一律不得结婚。教官与学员公开在长沙订婚,顿时引起了波澜。粟燕萍曾被关禁闭。但因沈醉一直受戴笠器重,沈醉谎称“娃娃亲”,母命难违。戴笠不过训斥一番,此事最终皆大欢喜。二人共生活了11年,生有五女一子。生活和谐美满。这有沈醉当年所写诗为证:

  “清溪同泳乐如何,挽手河堤缓步舒。朝露迎人驰战马,晚风舞友驾轻车。停枪不谢双栖鸟,罢钓为怜比目鱼。但原生生成配偶,人间百事尽多余。”

  “曾忆当年夜猎归,西山寒雨正霏霏。呼童将酒劳卿酌,遣婢添炉烘客衣。最是抚肩频问暖,况从餐罢尚怜饥。万般蜜意千般爱,阃令虽严不忍违。”

  “恼人春色促人来,步步相随舍不开。轻嗔笑面如花簇,疑摆腰肢胜柳枝。女唱新歌儿学语,卿翻画谱我吟诗。记曾小饮偎人醉,不识杯深更一卮。”

  这件事对沈醉触动很深,从此他便深以对人讲信义为原则。不过,后来沈醉是对蒋介石、戴笠讲信义,走上了一条与他母亲愿望相反的道路。沈醉生前每一回忆至此,便会追悔莫及。

被母亲阻断的初恋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妇女刊物向我约稿,希望我采访沈老写一写他的母亲及妻子,因为沈老《我这三十年》一书中虽然提到,但并不详尽。

  当时采访沈老,他并未提及初恋情人。后来读到他的第二部回忆录《魔窟生涯》,始知初恋情人名白云,福建厦门人,幼随父亲至南洋,归国后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为追求进步从封建家庭出走,只身赴沪,在南洋华侨所办《女子月刊》任编辑、主编。据沈老简略描述,白云活泼大方,热情奔放,但文字叙述过于惜墨。

  沈老逝世后,沈美娟大姐出版《我的父亲沈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始将“白云”其人详尽披露。原来她当时的名字为莫耶,即流传甚广的《延安颂》的词作者。莫耶,本名陈淑媛,1933年至上海,沈醉当年在上海是军统局驻法租界情报组长兼行动组长,以记者身份为掩护,化名陈沧,于1934年与不到20岁的莫耶相识。两人由倾慕而成为恋人。

  但沈醉的初恋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她认为女人应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绝不能是一个追求进步的新女性。她甚至对莫耶热情活泼的性格都非常反感,警告沈醉:若要与莫耶结婚,就永不进你的家门……同时坚决反对的还有沈醉的上级戴笠,戴笠对莫耶秘密调查后发现:虽然她父亲陈铮是民团首领,后来又任过旅长、县长,海军陆战队少将团长,但她本人“左倾、激进”,因而戴笠只同意与她“交朋友”、“利用”,而不同意两人结婚。

  但母亲和戴笠的坚决反对,却促使沈、莫两人更加亲密。一次沈醉在追捕进步人士时受重伤,莫耶闻之悉心照顾。二人索性同居,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

  1937年“七·七事变”后,莫耶欲投奔延安,她当时一直不知沈醉的真实身份(沈醉一直以记者身份为掩护),所以她劝其同去,沈醉不得已讲出真情,希望她留下来。但如此反而促使她迅速离开沈醉去了延安。

  1938年,一直思念莫耶的沈醉在武汉《新华日报》刊载“寻人启事”,经他人转告,正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的莫耶始与沈醉通信。后被姐夫余乐醒(当时沈任军统局湖南临澧特训班教官,余乐醒任副主任)严厉禁止,至此两人终于割断情缘,再不复相见。

  莫耶此后于1940年随贺龙120师赴华北前线,任政治部战斗剧社创作组长。1950年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同年入党。贺龙对她很欣赏,称赞她是“我们120师出色的女作家。”

  据沈美娟大姐回忆:当年她给父亲整理《魔窟生涯》,原文虽将莫耶化名,但尚存同居、生子等情节,定稿时被沈美娟大姐删去,致使读者更不得其详。

  在“文革”中,因怀疑莫耶在上海加入过特务组织,故有人找到沈醉核实,沈醉据实否认,但他并未谈及二人关系。1986年,沈醉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悼莫耶》的文章,始知初恋情人已逝世。他在日记中写道:“40多年前的知心,一别之后竟成永诀而未能再见到一面。……一想到上海分手时的情景,禁不住老泪纵横”。莫耶多年来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万幸的是整他的人不知她与沈醉的关系。否则结局会更加悲惨。因而,莫耶至死也并不知道知名度甚高的沈醉,即是她当年最心爱的情人——陈沧。

  他们二人的爱情结晶——唯一的男孩,在莫耶到延安后,一直由沈醉部下苏某抚养。上世纪40年代末期,沈醉将儿子送入国民党空军航空学校就读,后撤退到台湾,从此再无音信。

  按当时情况看,尽管戴笠反对二人结婚,但如果沈母不反对,二人极有可能结为伉俪。但依二人各自的信仰,很可能最终反目,如萧军、萧红一样成为悲剧,爱恨交加还不知道会酿成何等惨痛的苦果!

“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

  这句话,从沈醉少年时起,母亲便对他讲过不知多少遍,但却从没有那次那样疾言厉色。也就是从那次,这句话给沈醉留下了最刻骨铭心的印象。

  那是1949年秋,沈醉出任国民党国防部驻云南特派专员兼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长。他受局长毛人凤命令,赴云南执行军统秘密暗杀任务。当时毛人凤命令他暗杀的第一个对象是民革成员、原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将军。

  一天下午,他招集几个专搞暗杀的特务杀手到他家小客厅密谈。沈醉与杨杰住邻居,很熟,因此时间不长就制订好了行动计划。布置完毕,特务们都走了。但小客厅通往阳台的门却突然被推开,沈醉抬头一看,见到母亲怒气冲冲走进来,把手中的书用力往桌上一摔。沈醉原以为家中无人,没想到母亲正坐在外面阳台上看书,沈醉和特务们商量暗杀计划听得一清二楚。母亲咬牙切齿地用手指狠狠地在他头上戳了一下,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责骂道:“我多年来一直教导你: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你还像个人吗?我问你:你把杨先生杀了,明天你的儿女们问你,谁把杨伯伯杀了?你怎么回答?如果他们知道是你杀的,他们对你这个随便杀好人的爸爸会怎么看?(沈、杨两家为邻,彼此很熟,两家的孩子也常常在一起玩耍,所以沈母如此问。——笔者注)我这个做母亲的又怎么见人?这些后果你都不想,只想自己做官,不想做人。我不要你这个儿子,我马上走……”沈醉差愧交加,只好答应母亲:宁可受军统纪律处分,也绝不杀杨杰。后来沈醉便一直借故拖下去,最终也未执行保密局长毛人凤下达的暗杀命令。

  这次母亲的发怒对沈醉震动很大。他本来就已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不久,他终于列名通电参加了云南起义。

永远的遗憾

  沈醉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云南解放前夕,他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送往台湾。临上飞机前,母亲坚决不肯上,无奈之下沈醉将母亲抱上了飞机。母亲一再呼唤他,还流着眼泪说:怕死在异乡而不能归葬故土。直到母亲客死台湾,沈醉终未能再见到母亲一面,这给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而且更令沈醉心痛的是:母亲生前常以泪洗面,因为她以为儿子已被解放军杀掉了。

  云南解放前夕,解放军逼进昆明,云南守军准备起义,而台湾保密局还发电令沈醉执行暗杀云南军政首脑的计划。沈醉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发了一封回电,表示无力挽回危局,只能尽最后职守杀身成仁。这其中固然有搪塞之意,同时云南地方当局对军统特务恨之入骨,正计划将其一网打尽,逮捕后交给解放军。沈醉也认为共产党不会放过他,必是凶多吉少。所以沈醉被捕后,台湾方面认为他必死无疑,同时出于宣传意图,宣布沈醉为“烈士”并入祀国民党“忠烈祠”。这个恶耗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痛苦,等到沈醉特赦,母亲早已带着痛苦和遗憾撒手人寰了。同时,妻子粟燕萍因误听沈醉已“牺牲”,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异常艰难,不得已改嫁。这信息沈醉多年以后才知道,虽然后来沈醉特赦后两家恢复联系,亲如一家,但心中的遗憾却再也无法弥补了。

  还有一件事,沈醉一直想告诉母亲,向母亲忏悔。沈醉参加军统后一直从事暗杀行动,在上海时有一次沈醉带着部下去绑架中共地下工作者,他的汽车撞上了一辆人力车,车上恰巧坐是刚刚去寺庙拜佛归来的母亲。母亲觉得车里坐的人像儿子,便大呼儿子的小名。沈醉怕暴露,硬着心肠用上海话大骂:“侬瞎了眼!”母亲真以为认错了人,这才不吭声。母亲回到家中还向沈醉讲:“我今天看到一个人很像你,但太凶!”事后戴笠多次称赞沈醉处变不惊,在母亲面前都不暴露身份。当时沈醉也自以为得意。但沈醉在狱中经过多年改造后,却一直耿耿于怀:母亲一直教导他:“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善良的母亲信奉佛教。天天去拜佛;而儿子却天天干着杀人抓人的鬼域勾当。沈醉一直想告诉母亲这件事,向母亲做发自内心的忏悔,但是这已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沈醉逝世前,常常会回忆起母亲对他的教诲,人到老年,对母亲的记忆却愈加清晰。他怀念母亲,每当自己的生日,他都以吃素来怀念母亲。他会永远记住母亲的教诲,告诉他的儿孙们,希望他们做一个正值的、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他的儿子沈笃礼听从了父亲的话,从海外到内地来投资;他的女儿沈美娟后来调到全国政协,协助父亲撰写有关文史资料,至今已出版了几部著作;父亲和子女们一起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力量。

  沈醉生前常想,如果母亲知道他的后半生为国家和民族做了那么多有益的工作,该是何等欣慰!

  ——写在沈老逝世十周年之际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