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成为侨法执法检查重点 盛华仁率员督察

2006年05月15日 09:09

  中新社柳州五月十四日电 记者 孙宇挺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今天下午来到广西柳州伏虎华侨农场考察,这是盛华仁副委员长此次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中在广西考察的最后一个华侨农场。

  在五十七岁的越南归侨唐尚信的家里,盛华仁副委员长询问唐家目前生产生活的情况,了解到这一家四口承包了农场的九亩地种茶叶,年收入三千多元,目前的这套房子已经住了快三十年。

  盛华仁前后走访了伏虎华侨农场的多家归难侨家庭,亲切看望和慰问了这些七十年代末从越南回来的归难侨。

  盛华仁十二日在听取广西有关侨法执法情况汇报时指出,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和政策扶持情况成为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的一项重点。

  广西是全国集中安置归难侨最多的省份之一,全国的八十四家华侨农林场,广西就占了二十二个,另外还有二十四个农垦林场也安置了部分归难侨。这些华侨农林场所在的市县大都地处边境和贫困地区。记者在靠近中越边境的崇左市看到,这个市下辖八个华侨农林场,成为全国侨场最多的市。

  华侨农场是中国为安置被侨居国迫迁回国的归难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分别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先后建立起来的。按照当时政治和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华侨农场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以改善归难侨生产生活为目标。同时,归难侨回国安置到华侨农场后,文化生活习惯自成一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思想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个被称崇左市桃城华侨农场场长蒙秀换称作“像农村也像城镇、像国有企业也像小社会”的四像四不像结合体的华侨农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有过辉煌历史:在政治上它担负着安置归难侨的政治任务,在经济上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为当时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华侨农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影响,经济建设步履维艰。

  推动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意义深远。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华侨农场扶持力度的建议,已列为重点办理的建议,由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督促办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00四年两会上曾表示,要帮助华侨农场发展,只有他们的经济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有困难的华侨农场状况才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将来政府还要相应地采取进一步措施。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将华侨农场列为重点之一,分三组在全国六个省市区进行执法检查并完成执法检查报告。



编辑:刘郁菁】


进入相关专题: 维护侨权 中国加强执法检查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