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华裔美食作家新书从中式饮食看美华人移民史演变

2006年06月16日 14:22




  华裔美食作家曲家仁(Carl Chu ),撰写《Chinese Food Finder》,从洛杉矶地区中式烹饪的变化,理解阐述华人移民史的演变。

  华声报洛杉矶消息:美食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元素之一,从美国洛杉矶地区中式烹饪的变化,华裔美食作家曲家仁看到华人移民史的演变。

  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曲家仁原籍中国台湾,在加州长大,西北大学毕业后任职于芝加哥某交通顾问公司,2002年重回洛杉矶,去年出版英文书《Chinese Food Finder》,以洛杉矶中式美食为引导,深入介绍南加州华人历史文化。

  他指出,近半世纪以前,中国广东地区移民占绝大多数,华埠中餐馆以广东菜为主,菜单上最多就是杂碎、炒面、甜酸肉、叉烧、及芙蓉炒蛋。

  70年代起,随着台湾移民和香港移民增加,台湾小吃、港式西餐厅、港式海鲜、粤菜逐渐在西圣盖博谷涌现。90年代后,来自大陆大江南北的新移民增加,东北菜、北京菜、山东菜、上海菜、江浙菜、四川菜、湖南菜也进入东圣盖博谷地区。

  曲家仁说,从烹饪方法、配料选择就可看出某个地区文化特色 ,比如中国东面临海,从唐朝开始就商业发达、生活富裕,苏州、杭州、上海等地食物,多采用贵价的猪肉和块糖,烹饪工序相当复杂,“东坡肘子”在宋朝就是富贵的代名词。最好玩的是,为展示自己有钱,30年代华东沿海地区居民,喜欢将猪油轻轻抹在脸上和唇上,因为“油光满面”就代表富裕、有钱。

  上海菜虽然与江浙同出一系,但受30至40年代外国文化影响,走出一个混合菜色(Fusion Food)新路。以“核桃虾仁”为例,创新使用美奶滋作为调料,70年前确是中餐的一项创举。

  曲家仁表示,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一边吃、一边喝,中国文化历史也可信手捻来。对于想了解中国文化的老美和华侨后裔而言,从饮食入手可能是最快、最容易的一种方法。他鼓励华裔父母和祖父母,不妨与后辈一起参加24、25日举行的华埠美食节,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编辑:田晓容】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