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夏日炎炎话古扇(图)

2006年06月21日 11:07




  夏日炎热季节,手摇一把扇子驱暑,是国人的习惯。

  扇子,是中华传统生活世袭传承的重要物事。“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古今注》所云,表明中国扇子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

  然而让人难以料想的是,扇子的原始功能并非是今日“生风”取凉之用,相反,史学有证,远古时期的扇子,长柄缚羽,其名曰“翣”,是由侍者以手持之以给王家贵族遮尘“挡风”的“障屏”。而且到了殷周时代,这种遮蔽风尘的“障屏”又一度演变成为仪仗的饰物,帝王高官出行,都由这种“障屏”开路,以示其威。史籍载明,直至汉代“翣”才完全成为夏令取凉之物——扇子。《方言》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翣,自关而西谓之扇。”《春秋繁露》也云:“以龙致雨,以扇逐暑。”《淮南子》则说:“夏日不披裘,冬日不用翣。”

  中国古人对扇子的制作十分讲究,扇柄常用玉雕、牙雕、骨雕、紫檀雕之类比较贵重的东西做成;扇面则大量使用绢、罗、绸、纱、绫等丝织品为原料。1975年在江苏金坛县发掘出了一把古扇,玉柄镂空雕漆,扇面由白绫制成。金坛古扇是中国古扇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古代扇子还蕴涵着我们先人的聪明睿智和创造精神。据载,唐时长安人丁缓,曾经制造过一种“七轮扇”,稍加用力即可运转,使人感到凉爽。这种扇子或许就是现今吊扇、台扇的鼻祖了。

  中国古扇最堪称道的,是它的文化内涵。中国古扇在中华文化长期的熏陶下,形成了世界独有的“扇文化”,反过来,“扇文化”又成为中华瑰丽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中国古扇是艺术的载体,古人以在扇面上提诗绘画为乐、为雅。三国时谋士杨修曾因给曹操画扇,深得青睐。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曾给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助其“以求百钱可也”,留下佳话。明代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多传趣闻。清人在扇面作画最为擅长,出现了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画扇高手。迄今,有许多史上画扇佳作传存于世,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都属国宝级文物。

  扇子还被古人用以表现某种心理状态。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写周瑜潇洒倜傥的风度。杜牧则以“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唐人王建的《调笑令》“四扇,四扇,美人并来遮面”,以诙谐的情绪描写了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心理。而“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民谣,则借助一把扇子,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可憎面目,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

  扇子也常常被古人用于“暗示”的功能。诸葛亮扇不离手,其扇子寓意着大智大慧。济公手摇的扇子,代表着救世济人的无边法力。孔尚任《桃花扇》里的“宫扇一柄”,则显然是情意的象征……

  中国古扇蕴藏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文学艺术中。中国古典文学有许多以扇子为题材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桃花扇》外,《沉香扇》、《芭蕉扇》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扇戏”。其他,像《苏东坡画扇结案》、《扇子巷穷道士补扇》、《玉孩儿扇坠奇遇记》、《题扇桥》、《康熙题扇》、《扇子报喜》等小说故事,更是多不胜举。

  (济南时报/韩天畬)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