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网络撰稿人需要关怀

2006年07月04日 09:48

  最近,笔者读了一份李伟长在6月26日《文学报》发表的关于上海自由撰稿人现状的情况报告,反映了小饭、何员外、苏德、周嘉宁、何影泓、凌寒、那多等部分自由撰稿人的生存态势,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据称,这些活跃在上海文坛的年轻的自由撰稿人,是清一色的个人写作,没有单位,没有稳定收入。

  以那多为例,他是辞掉了收入不错的海关的工作而潜心写作的,先后已经出版了15本书。但是他承认,他现在放弃了纯文学的精英立场,选择了通俗化的写作风格,游离在文学和市场之间,更多的是迁就市场。为此,那多已无心追求在文学史上有所建树,只要读者觉得好看就行了。

  以《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在网络扬名的何员外,本来很满意于在网络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又绕过了审稿制度,但是当真正要走上专业化道路时,他担心自己还能坚持写多久。

  小饭自从发表长篇小说《我的秃头老师》以来,一直坚持纯文学的创作路子,但书的印数和销量都不理想,稿酬收入有限,结婚生子后生活担子重了,仅依靠稿酬自然压力很大,需要找些兼职来维持了。

  至于何影泓、凌寒这些70 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好在爱人收入颇丰,又支持她们写作,不在乎写作能赚多少钱,但问题在于平淡无忧的生活渐渐消磨着她们的创作激情,太太的身份也使她们失却了关注社会重大题材的可能。那么,坚持创作和当好太太两者之间,该怎样选择呢?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的确如是,一个专业作家,要想依靠稿费和版税收入维持生活是很不容易的。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大概只有巴金等少数人有这个本事。不过,据笔者所知,建国初期,稿费的收入还是可观的。如老舍、艾青、张恨水、吴祖光等,都是在50年代初用稿酬在北京买下了自己的四合院的。赵树理是老区进京的作家,他也用稿费一万多元买了一处大四合院。他们不但有稿费收入,也有文联作协的组织给予的固定工资.

  笔者以为,如果说在文联组织以内有保障的人是体制内的作家的话,那么如上海那些自由撰稿人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浪儿。两者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和公正。

  现如今,也已经有专业作家主动退出了作协。看来,作家协会所养起的作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已不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呢?

  笔者斗胆建议,文联各协会所供养的作家、美术家、音乐家、戏剧家等等,一律取消。如果自己的专业作品不能养活自己,可以到学校、企业及各种单位任职。各协会的工作人员,主要的职责,是组织安排专业人员体验生活、聚会联络、传递信息等,而全国文联可以建立一项专项基金,支持一些发生困难并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本人在这里所说的“他(她)们”,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