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梁宾宾
最初认识李羚是在故事片《苗苗》中。我们属同龄人,所以那部影片带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处于十分单调的年代,人们在渴望了十多年之后,终于又看到了反映教师题材的影片,异常兴奋。我也和当年的年轻人一样,被那样一个美丽、善良、热情、有理想的青年女教师形象所吸引,那种感觉自然是难忘的。
再次认识李羚是2004年元旦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由中国侨联举行的茶话会上。她风采依旧,还是那么漂亮。一件素美洁净的提花上衣,一头乌黑亮丽的卷发,一双美丽传神的眼睛,与在银幕上一样,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席间,许多人凑过去与她合影,她的态度非常认真。我没过去给她添乱,心里却有种预感:不知哪一天,我肯定会采访到她。
果然,2004年李羚获得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文联、国家人事部首届颁发给文化艺术界个人最高的荣誉奖项。她便有机会被中国文联列入了光明日报文荟版“名家剪影”的报道范围中,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电话。
她的声音沉稳而舒缓,这立刻就会让人想到她在影片中的角色——宋庆龄。在西藏饭店的唐宫我再次见到了她。
当她把名片递过来的时候,我看到了她那一笔好字。看得出,她对待每一件事都是极其认真的。因我们同是中国致公党成员,交谈起来就有了更多的话题。她平静的神态,热情的语言,真诚的表白,朴素的衣着都反映着她内心的平实与坦然。我们谈到了共同的熟人:铁凝、陈仲强、许怡……言语之间,她总是在赞赏别人,肯定对方的长处,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大聪明,也是一个人善良的作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李羚在话剧处女作《未来在召唤》中显示出她的艺术潜力,电视台播映后,引起了谢铁骊、王好为等电影导演的关注。1980年,李羚在王君正导演执导的影片《苗苗》中饰演女主角韩苗苗,由于她出色的表演,本片获得了当年政府奖的优秀影片奖和第一届“金鸡奖”特别奖。接下来给观众们留下记忆最深的是影片《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李羚在该片中饰演了宋庆龄的形象,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把宋庆龄的庄重、大气、贵气以及政治家洞察世事的敏锐、果敢和正直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羚在该片中的风采典雅端庄,同时也得益于故事立足于历史的高度,以三姊妹在动荡岁月中的悲欢离合为主干,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宋庆龄的内心情感世界。她出色的表演,既反映了宋庆龄执着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又反映了她与父母、姊妹之间的骨肉亲情。
宋庆龄在她父母墓前与妹妹宋美龄相遇而不相见的场面总是萦绕我眼前。她们从小那么亲密友好,成年之后由于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而形同路人,宋庆龄默默地远望着妹妹悼念父母的情形和她渐渐逝去的背影,之后才独自来到父母的墓前。这场戏中,李羚将宋庆龄哀痛、惋惜、艰难、复杂与矛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句台词和更多的表情,但她内心潜在的内容却充分地表达给了亿万观众。由于她在该片中成功的表演荣获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中的插曲《有几番风雨晴天》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当我为孩子买钢琴试音时,选用的就是这首温婉抒情的曲子:“有几番风,有几番雨,有几番风雨晴天;有几番离,有几番合,有几番离合团圆...休说那旧时恩怨,且携手,共赴明天。毕竟是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毕竟是同一个中华,一个祖先。”它舒缓且充满力量的旋律总能回响在我的心里。无形中我已经把它当成了我为数不多的心声。
李羚还在《陌生的朋友》、《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村路带我回家》、《上海一家人》、《至高荣誉》、《超越情感》、《燃情岁月》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担任女主角,并连续获奖。她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她以鲜明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的电影史册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页。至今还有年轻观众这样称赞李羚:她依然风韵犹存,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美。连我们这些新一代的青年也不得不喜欢她。
李羚原籍为河北省永年县,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位工程师。动荡的年代使童年的李羚随父辗转兰州、沈阳、大连。惆怅与阴郁伴随她的幼年时代。1970年,她随父母到农村插队落户,接触到质朴的农民,对她的成长影响很深。1972年随父母返回大连,1975年毕业于大连金重子弟学校,同年入金县汽车配件厂当平台工。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她日后表演创作的源泉。
李羚自幼喜爱文艺,她经常在学校和工厂业余宣传队演出。1978年考入了北京中央实验话剧院,实现了她幼时的心愿,从此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李羚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常委。我看到的李羚更加成熟,她的生活愉快而充实。她说,有好的、自己认为满意的角色就去认真演,暂时没有合适的戏就先做其它事,在另外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加入致公党五年来,她的人生道路又拓宽了许多,她已经不仅仅是观众爱戴的一名演员,并且肩负起了国家参政议政的重任。她积极为致公党中央的社会服务活动引进外资百万元,多次为建立希望小学、扶贫、助残活动捐款捐物,并通过交流,与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话语之间能够感受到她立体、充实的情感世界。
她主持过香港回归庆祝晚会、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文艺晚会、文化部第一至三届春节晚会等多台国家级大型文艺晚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她积极参加全国政协文化建设、文物保护、文化产业等专题调研活动,热心参与并积极呼吁“关于建立中国电影博物馆”、“关于解决中小学生在校饮用水问题”、“关于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等提案,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每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和致公党代表大会,李羚都认真参会,善始善终,阅读会议文件,认真听取与会专家、代表的发言。她认为这是充实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好机会和难得的生活积累;也为自己今后创作艺术形象、丰富人生阅历做必要的准备。
2002年,她促成香港建通集团与山东省滨州市达成10亿元人民币的铁公路大桥投资项目,该大桥工程已于2004年5月正式施工,对促进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她引进的海外企业家投资已经捐助了贫困地区的三所中小学校,改善了当地孩子们的就学环境。去年夏天,山东菏泽地区突下暴雨,一所小学的房梁被暴雨冲断。在此之前,由于李羚引进的外资及时到位,为这所学校盖起了新的校舍,使在该校就读的孩子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这让所有参与这个行动的人都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2005年9月,受加拿大方面的邀请,李羚作为中国致公党中央艺术访问团的副团长和主持人赴加拿大访问演出。这是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出国访问,他们带去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气功和武术表演,参加达全社成立九十周年、阿尔贝特省成立一百周年的庆祝活动,以表彰在当地做出突出贡献的华人。这次访问演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凡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身为中国和平促进会理事的李羚,也深深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她力求像演戏一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
人们总是习惯把演员的银幕形象和表演者本人合二为一。以角色来判定表演者的人格与作为,在这一点上李羚是幸运的。她在银幕上塑造出的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她不忍心破坏了她与观众之间这种美好的氛围,她珍惜着,保持着,维护着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她说,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几位贵人,他们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的贵人来自方方面面,我会用全力报答帮助过我的人,报答喜欢我的观众,如果有机会遇到好的角色,我还会尽力投入的。
李羚对于艺术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她从不跨戏,不做广告。但她对别人的做法表示理解。她对事物有着自己分明的爱憎和明确的态度,她从不随便接戏,渴望得到适合自己的也让自己满意的角色,塑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银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