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来去自由 国人应以平常心看待留学人员是否回国

2006年07月18日 13:49

  几天前的一条《中国留学生只有1/4回国效力》的新闻又触动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这条新闻被放在一些网站的显眼位置,可见受关注度之高。

  学者张锋提供的数据说,自1978年到2002 年的25年里,中国58万余人出国留学,只有15人左右回国工作,接近3/4的留学人员长期滞留在国外。

  按照国内的惯性思维,这件事情很容易上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从网上的评论也可以看出来,对所谓滞留海外的留学人员持否定态度和批评意见的居多。

  实际上,事情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不回来就是不爱国的思维来看待,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从国内出去留学的人员从费用来源的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公派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两种。

  对于公派留学生,回国工作是作为占用纳税人资源、出国学习的条件之一,回国为国家效力是他们的义务之一,实际上从1978年到现在,公派留学生回国比例超过了95%。

  国内出现大规模自费留学生是从1999年开始的,随着国内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当年的出国留学人员从7万人猛增到现在的12万人。

  首先,那种爱国论调实际上是,把留学人员当成了国家财产。留学人员并非国家财产,对于自费留学人员来说,他们没有占用国家资源,是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出国留学,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和工作。

  其次,这个数据目前也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出国留学的人员在国外除了要接受四年的大学教育,进入主流的科研机构;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具备回国工作的能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从1999年自费留学兴起到现在也不过短短7年时间而已,对此我们应该有耐心。

  除了耐心之外,中国人更应具备一种平常心,随着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大国,而是逐渐成为一个全面意义上的大国。对此,我们应该更加自信、从容,以我为主,正如国家科技部的一名官员所说,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人回来少了,而是考虑如何提升服务和支撑体系,容纳更多的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效力。(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熊剑锋)



编辑:唐伟杰】


相关报道
   · 留学人员不归国引关注 “优惠”激励措施应反思
   · 中国约3/4留学人才滞留海外 威胁人才及经济安全

进入相关专题: 留学生:回国还是不回,是个问题!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