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们对高薪、高职位的执着,让他们陷入了职场迷茫中。
采访对象:
韩愉,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谢克海,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副总裁
段冬,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牛艳娜,沃尔沃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
现场很多海归纷纷表示,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投递简历却没有回音的时候,希望获得与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交流的机会,以知道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不足。
但往往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和途径。为此,记者集中了海归求职中较为关注的问题,由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给出解答。
大龄海归应知己知彼
问题1:企业是如何看待大龄(30岁以上)且只有兼职工作经验的海归人员,注重最高学历还是兼职经历?对这类海归求职有何建议?
段冬:首先要明确的是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高能力。对企业来说,学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而是更看中个人的素质,包括策划、执行、领导、沟通能力等。
谢克海:30岁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并不算晚。此外,海归总喜欢过多地思索自己以往的学习工作背景能否符合企业和职位的要求,并千方百计探听企业在用人上的喜好,其实这种观点是偏颇的,用人单位会根据求职者的学习、工作经历、性格特长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对求职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或者招聘会上投出自己的简历。多尝试甚至多失败才能对就业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
韩愉:在求职的过程中首先进行自我定位,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出国前的经历、留学所带来的收获,尽可能分析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其次,分析市场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最后,找到自己想要就职的行业(IT业、汽车业、广告业等)和行当(软硬件工程师、销售、财务等),再有方向性地找工作。
毕业新“归”应展现学习能力
问题2:刚刚毕业的留学生,有哪些卖点和竞争优势,在应聘时应怎样突出和推销自己?企业在招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时,是否会考虑他(她)在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否需要为了这种要求而去改变或掩饰自己的性格?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