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聊城杂技:“把戏”一耍两千年

2006年08月07日 16:24




聊城市蒲公英杂技学校的一群孩子在训练

  在国务院今年6月公布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东省的聊城杂技光荣上榜。聊城杂技是中国杂技的重要源头和摇篮。新中国成立后,以聊城艺人为主建立的杂技团就有贵州杂技团、云南杂技团、山西长治杂技团和山东杂技团、德州地区杂技团等。8月2日,本报记者来到聊城,在聊城市文化局和聊城市杂技团目击了聊城杂技的现状,了解了聊城杂技的前世今生。

  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萌芽

  聊城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穆芳丽告诉记者,大约在2500年前,中国的杂技艺术就已经形成,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汉墓中的杂技陶俑考证证明,西汉时期,山东的杂技艺术就已经相当繁荣了。穆科长介绍,聊城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东夷人以体格健壮、爱好射箭狩猎著称,这就为杂技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新石器时代聊城杂技就已经萌芽。当时东夷人的首领是传说中的著名人物蚩尤,蚩尤就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源于角抵戏,又名蚩尤戏。据《史记》等载:传说中的最早的角抵英雄蚩尤生前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就在聊城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品种不断增加,技艺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主,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体的新品种“百戏”。近年来,聊城文物工作者在东阿、阳谷等地发现一批汉墓,出土画像石中有很多杂技表演的内容。最为典型的是在东阿邓庙村出土的画像石,其中百戏人物刻画线条优美,布局合理,展现了汉代杂技艺术成就。

  东阿王曹植曾是杂技高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让人领略了这位曹操三公子的非凡才学。但是你可知道,这位古时的东阿王,还与聊城杂技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呢。

  据穆科长介绍,三国时期,杂技马戏在聊城的东阿一带已很盛行。著名文学家、诗人曹植就是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这位“世目为绣虎”的才子是一位出色的杂技艺术家,史料记载他“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在《白马篇》中“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首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就是他当时表演马术的生动写照。

  魏太和三年(229年),曹植被封为东阿王后,昔日结交的俳优术士会集东阿参加百戏会。据传,他墓前的一块风水地就是他当年的娱乐场。解放前,东阿县成立的“东盛马戏班”,曾流行这样一首歌子:“跑马卖解上大杆,跳丸地圈流星鞭,走江行会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可见,曹植对于东阿杂技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951年在曹植墓发掘的132件出土文物中,有蒜头形五花石球1个,据考证即为曹植“跳丸”用的道具。

  [1]  [2]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