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一轴一带三城区”
天津而东,海河下游,临海之地。一条面积达2270平方公里的带状滩涂依海而生,环抱渤海。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形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轴”、“带”的交汇处,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也正在形成。
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要任务
以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意义
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路子。(摘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