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王素花:从绣工到大师(图)

2006年08月15日 15:24




  作为“民间文化杰出汴绣传承人”的民间工艺师,王素花拥有一系列的头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等,但她似乎并不看重这些。今年71岁的这位老人更愿意让人看到的是现在她依然能够“穿针引线”,展现刺绣绝技。

  “有人说我老了,干不动了,我不服”。8月6日,记者走进她的家,聆听了她大半生风云激荡岁月的讲述,感受最深的还是她那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出身贫寒 自幼喜爱绣花

  王素花1935年出生于封丘县。她10多岁时,因为父亲欠别人20斗粮食和5公斤棉花,便被卖到债主家当童养媳,不过,她死活都不愿意。“人家来我家领人时,我拉着家里的门框不肯走,哭得惊天动地”。奶奶和母亲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被送入“火坑”,看着她哭得那么伤心,也不禁偷偷抹泪,但毫无办法,自己家欠着人家账呢。幸亏遇到一个好心人,这就是她后来的老公公——丈夫的父亲。他看着这个小女孩哭得“让人心里不好受”,便作出一个重大的抉择。当时,家住开封曹门里的老公公经常走乡串户卖菜,来到王素花家这个村时,正巧碰上她“拒婚”的一幕,不禁顿生怜悯之心,便和债主商量帮王素花家还债,为此,他把自己的架子车都卖了。

  这以后的情节有些类似中国的古典小说,老公公也有一个年龄跟王素花年龄相仿的儿子,虽然中间还有些磕绊,但结局是美妙的。1953年,王素花从封丘县的一个小乡村嫁到了开封。

  幼时的穷苦和磨难没有泯灭王素花对民间艺术——绣花的喜爱,她对绣花似乎拥有天才般的本能。由于条件的限制,她用树叶、过年时张贴的门神练习过剪花、绣花。如果稍富裕些的家庭让她帮忙绣花,那是她最开心的事了。当然这也能让其填饱肚子,吃不完的馒头还可拿回家。正是对绣花的痴迷,以至于后来被招工时,薪酬即使比别的工种低了些,她也无悔地选择了绣工。

  苦练技艺 绣工初露锋芒

  1957年,开封汴绣厂招工,此时王素花的长子已3岁。她为了顺利进入工厂,便瞒着自己已婚育子的事实报了名,“那时害怕啊,恐怕人家不要已婚的”。当时的开封汴绣厂刺绣车间条件极其简陋,绣工工作时只能坐砖头,若需要加高,那就坐两块到三块砖头。更重要的是报酬很低,绣一个小花仅两角5分钱,王素花第一个月的工资才挣到6元钱,而同时被招工的另外两个工种最低也有18元,最高可达21元。为此事,婆婆的母亲一直不给王素花好脸色。此外,绣工工种的繁琐、劳累也让人望而生畏。与王素花同到刺绣车间的姐妹18人,不到一个月只剩下3人。王素花的衣服经常被屁股底下的“坐椅”磨烂,不得已只好从家里搬来把小椅子。

  [1]  [2]  [3]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