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马一浮蜀中办书院(图)

2006年08月31日 16:33




马一浮

  马一浮的父亲马廷培是浙江绍兴人,清朝末年,他千里迢迢宦游四川,到仁寿当了名知县。1893年,马一浮在成都出生,结下了与成都的缘分。

  成都人马一浮

  祖籍浙江绍兴、生在成都的马一浮,后来成了“一代儒宗”(梁漱溟语),他多次入蜀,在乐山、重庆等地讲学、办学院;而后人在说到马一浮时,也称他为成都人马一浮。对于自己的故土,马一浮有着很深的感情。

  马一浮号湛翁,又号蠲叟。说起“蠲叟”这个号,这与他的幼时经历有关。马一浮在成都渡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成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有一次,友人问起他的号,马一浮这样解释:“余生于蜀,长于蜀……‘蠲’左‘益’右‘蜀’,以示‘蜀’之我有‘益’,这里就不作‘蠲免’之‘蠲’也。”足见马一浮对蜀地、对成都的偏爱。其实,他日后在乐山开办书院,蜀中后学多得其教益,影响深远,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有“益”于“蜀”。

  1889年,6岁的马一浮返回绍兴故里,15岁参加县试,与邑人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同榜,马一浮名列第一。金榜题名,好不热闹。同年,马一浮又与浙江学者汤寿潜之女订婚,并结识了汤寿潜弟子谢无量,两人终生交好。

  汤寿潜早年曾与章太炎组织统一党,主张废八股科举考试。在其影响下,马一浮与谢无量均参加了辛亥革命,汤寿潜介绍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和著作,鼓励他们去上海、北京开阔视界,了解社会形势。谢无量去北京时,适逢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掳掠,他便告诉马一浮,首先应读梁启超论形势的著作。

  1901年,马一浮赴上海学习英文,后来又习德、日、法等文。在上海,马一浮与谢无量、邵廉存等成立“翻译会社”,出版《翻译世界》月刊,为国人介绍外国文化。1903年,马一浮赴美留学,之后又东渡日本,阅读了大量中外著作。归国后,马一浮见时局凋敝,常给《独立周报》《民立报》撰文,他还翻译了《政治罪恶论》《唐吉诃德》(译为《稽先生传》),代岳父为徐锡麟做《烈士徐君墓表》,编撰《朱舜永遗书》。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力邀马一浮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马一浮以“自古无教师出外教学之理”拒绝。后来,该职位由陈独秀担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后人不禁揣度:“若是马一浮接任此位,中国的现代思想史,又会是何等走向?”

  西湖阅四库

  留学归来后,马一浮僻居杭州偏街陋巷中,闭门读书,立志为学,绝意仕进,常到西湖文澜阁阅书,短短3年时间里,他竟读完了文澜阁所藏全套《四库全书》,大凡三教九流百家之学,汉宋经师之论,释典道藏,莫不通其志而穷其源,加之他早年阅读了大量欧美文、史、哲学,到30岁时,他就已蜚声国学界,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

  马一浮记忆力过人,读过的人许多能烂熟于心,丰子恺说:“无论什么问题,关于世间或出世间的,马先生都有最高、最远、最原本的见解。他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都能背出原文来。”而马一浮又尤精于宋明理学、佛学、禅宗,著名学者熊十力与林宰平曾说:“对于宋明理学、佛学,尤其是禅宗,马先生在同辈学者中,造诣都是首屈一指的。”

  [1]  [2]  [3]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