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汉简专家研究后认为:西汉曾经三迁玉门关(组图)

2006年09月11日 14:25




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军将士塑像

  玉门关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古往今来,难以数计的文人墨客用手中之笔,对玉门关做过精彩的描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是王昌龄笔下的玉门关,他用玉门关来表达男儿建功立业的决心;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这是岑参笔下的玉门关,它是勇将驻守抵御外敌入侵的地方;

  而更多的玉门关诗文则表达了浪漫和生离死别的痛苦:“关到玉门中土尽”、“唯思生入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方盘城是早期玉门关

  那么,西汉玉门关究竟在什么地方?

  长期以来,关注玉门关的专家学者非常多,毕竟玉门关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自古至今这里就是一个让人瞩目的地方。在斯坦因没有发现汉简之前,人们对汉玉门关的争论处于依据历史记载推测的阶段。从1900年至 1999年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敦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简。随着这些汉简的出土,西汉玉门关的具体位置也开始逐渐明朗化。

  据记载,从1907年到 1915年斯坦因曾先后两次对敦煌长城烽燧遗址进行过发掘,共出土汉简 789枚,加上后来西北科学考察团发掘敦煌长城烽燧时所获的43枚,20世纪40年代以前,敦煌长城沿线烽燧共出土汉简 830多枚。尤其是斯坦因在距离小方盘城不到90米的一个古驿站遗址中,发现了一批汉简和其他文书。根据文书内容,斯坦因认为,他一头撞到了汉代的玉门关遗址。

  可以说,自从斯坦因在今天敦煌西面的小方盘城发现汉简以来,西汉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就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9月5日,长期致力于汉简研究的何双全先生,通过对近 100年来出土汉简的综合梳理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西汉时,位于敦煌郡的玉门关曾经有过三次迁移。何先生认为,整个西汉(包括王莽时代),玉门关先后设在小方盘城(今天人们所说的玉门关位置)、疏勒河下游终点处的后坑一带(即后来的大煎都候所在地)和马圈湾(在小方盘城西十公里处)。

  专家认为,认定小方盘城是玉门关所在地的依据是小方盘城附近发现的汉简,在这里斯坦因发掘到了94枚汉简。

  何双全先生认为,这里出土的汉简虽然数量较少,而且有不少残缺,只有一半可供研究,但是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却非常重要。这些汉简中有明确纪年的共11枚,从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章帝元和四年(公元87年)。

  这些简文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以后到汉昭帝时期,小方盘城中驻扎有玉门都尉府、玉门候官、大煎都亭、玉门关四个单位,而且这里有了比较完备的邮传系统。何双全先生认为,从史书记载和汉简提供的信息来看,这几个单位并不是同时成立的,在元鼎六年以前,先设立了玉门都尉府、玉门候官这两个单位,后来才有了玉门关建制。

  可以这样说,早期的玉门关在小方盘城,其设立的时间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到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之间。

  消失在戈壁滩上的玉门关

  从敦煌市出发,向西跋涉 100多公里后,就到了小方盘城,这座古遗址紧靠着疏勒河,呈长方形,夯土板筑,坐北朝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 6.7米。在这座城正南、长城内侧有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由砂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

  [1]  [2]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相关报道
   · 汉代玉门关关址考证添新说 使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 甘肃敦煌玉门关仅剩土墙 汉长城渐变成土堆(图)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