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南京四千年的中医中药文化

2006年11月14日 14:29




旧时的中药铺子。

  近日,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掀起轩然大波,张教授提出“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的说法引发社会上的广泛争论。在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大会上,江苏中医药界的专家们都一致发言,表示绝不能丢失祖传的中医中药这份民族瑰宝。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南京地区,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四千年前“彭祖食桂”到六朝时期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此刻印《本草纲目》,再到清代江宁名医药材名闻天下……几千年来南京地区的中医发展从未中断,重温这段历史,或许会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国粹中医、中药的了解。

  远古

  从“彭祖食桂”到“茅、葛施医”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00年前的彭祖是南京周边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

  彭祖即殷商时期的大夫钱铿,因为他受封于彭城,所以历史上通称为“彭祖”。

  据说彭祖非常善于导引行气,史书记载他长寿年龄达七百多岁,所以后人世代将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虽然彭祖的长寿有些夸张。但他是南京周边地区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却毫无疑义:他懂得桂枝的药用价值。

  东晋时期《搜神记》中说彭祖“常食桂芝”,这是他长寿的秘诀所在。现在,中医仍然认为桂枝有发汗、解除肌表及四肢风寒和温通经络的作用,确实可以治病健身,延年益寿。

  自彭祖之后,到秦汉时期,南京医药已经远近闻名,这一时期的《淮南子》、《神农本草经》都记载了南京地区中医中药的发展。《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书中不乏其医学内容,并记录了句曲山、钟山等处出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

  汉元帝初元4年,周公第三个儿子茅叔的后裔茅盈到南京的句曲山隐居,他的两个兄弟则隐居在东山,采药炼丹,施医济民,民间因此将句曲山改名为茅山,至今山上还有三茅宫的遗迹。汉光武年间,著名道教创始人葛玄的先祖葛庐渡江南下,在句容落户,茅、葛两家都是本地早期医药的重要传播者。

  六朝

  葛玄方山留洗药池、炼丹井

  陶弘景陶谷村编《本草经集注》

  六朝时期,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中医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产生了两位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

  葛洪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人。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曾祖葛玄也曾在南京方山修炼,相传如今还留有洗药池、炼丹井的遗迹。

  [1]  [2]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