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老李伯伯记忆中的春节

2007年02月16日 16:18

    70岁的李钧荪是标准的世家子弟,被亲友尊称“老李伯伯”。从宁波到上海做生意的父辈创立“万源祥”棉布公司,生产、经销棉布,产品行销南洋诸国。母亲的娘家则拥有著名的“皇后”牌绒线。在大家庭长大的李钧荪看来,以前和现在过年很不一样,这种变化大致以1956为分界线。

  “春节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至正月18日才结束”

  以前我们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送灶神,大年夜之前要把祖宗的画像请出来,是那种长幅的大画像。每家每户都会抓紧在年三十前把家里整理打扫好,因为大年初一第一天动扫帚意味着把一年的好运气扫出家门,是不吉利的。

  大年夜吃年夜饭的时,我们会点起香烛,摆出供品,在凌晨十二点准时放炮仗,当时叫做‘百子炮',也就是如今的鞭炮。那时候,我们这些家里的小孩子就喜欢放鞭炮、赶热闹,享受春节大家庭热热闹闹的气氛。大宴一般都设在家里,六大张桌子坐着大约六七十人。厨师是从外面请来的。我外公家的厨师还给蒋介石家烧过饭,但因为他烧的菜偏甜,后来就不用他了。年糕师傅总有精妙的手艺,用大榔头敲着砧板制作着形态各异的年糕,“元宝”和“十二生肖”形状的年糕最受我们小孩子喜欢,大人们当时就怕我们在厨房捣蛋,时不时赶我们离开这个年夜饭的厨房重地。

  过春节的时候小孩子们拿到的红包主要装有银元,分为大头银元(袁世凯头像)和小头银元(孙中山头像)。在年初一的时候,我们要磕头祭祖。现在电视中有些成年男子也穿着马甲,但事实上这是小孩子穿着的,一般是十岁之后穿蓝袍子黑马褂去拜祭。

  正月初五要接财神。一般会在盘子里放两条活鲤鱼,因为鲤鱼有个别名叫做“元宝鱼”。上海人不吃这种鱼,迎接和供奉完财神后也一定要去城隍庙将这鱼放生。

  正月十三是上灯夜,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八是下灯夜,春节到下灯夜才算过完。在闹元宵的时候我们会放烟花。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这句词就是形容元宵佳节大家放烟花的热闹情景。

  过年时大人们会给我们小孩子从城隍庙买大花脸面具、宝剑大刀和长枪等,而且这时候还很讲究口彩,所以我们还会吃年糕汤,是用江浙一带的“塔苦菜”(塔菜)和年糕一起煮的汤。年糕就是年年要高的含义,塔苦菜就是借谐音“脱苦”表明不再苦了的意思。小孩子过年时一定要去两个地方拜年,年初一早上去祖父祖母家拜年,年初三去外公外婆家拜年。

  “现在改过圣诞节了”

  这些繁琐的过年方式在解放后至1956年都没怎么变过,但是在1958年“除四旧”等政治风向的影响下,我们这个大家庭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工作居住,之后的春节就以在自己小家庭中庆祝为主了,也烧香敬祖先,但简单多了,主要就是年三十吃一顿年夜饭,自己在家里烧的。

  如今我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大部分亲戚也都在国外。两个孙女每年的圣诞节和暑假都会来上海看我们,儿子儿媳也会在圣诞节期间一起过来。所以我们家现在圣诞节比春节还要热闹。

  李钧荪夫妇今年会两个人在家里过大年夜。这个春节对他来说,和平时的日子没什么不同,最多也就是出去散散步。倒是客厅里摆着的一棵大圣诞树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热闹。对他们来说,与即将到来的春节相比,半年后的暑假更值得期待。因为那时又可以见到美国回来的孙女了。(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记者:薛莉 实习生:高婕)



编辑:田晓容】


进入相关专题: 送“狗”迎“猪” 全球华人庆新喜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