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鞭炮声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响:有多少年味儿在变化

2007年02月22日 16:27 来源:新华网

    一年又一年,年味各不同。新春佳节,记者在感受过年中也体会到些许变化:走亲串户拜年少了,放鞭炮的孩子少了,过年亲朋送礼情谊淡了。

  过年过的是热闹和喜庆。走亲访友,道声“过年好”是多少年来的年俗。但一年又复一年,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给亲朋好友拜年,登门造访、邻里之间互贺新年的热络景象也越发少了起来。

  在记者家乡内蒙古乌海市的农村,往昔每逢过年,每家门口拜年的人流都是川流不息,“过年好”这句话响个不停,来人脸上都挂满了笑意。大家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吃糖果、嗑瓜子。

  如今在城市里,邻里之间走动少了,亲戚朋友住远了,过去那种走家串户拜年的习俗也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短信和电话拜年。除夕之夜,记者一晚上就收到了拜年短信30多条。一会儿不看,就会堆着十几条短信。

  “俗话说,人是越走越亲。”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人与人任何沟通形式都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登门拜年是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年俗之一。见面道声“过年好”,仍然是最亲切的过年祝福。

  放炮是年俗的重要内容,而孩子是主要参与者;但如今,在一些城市,鞭炮声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响了,孩子也越来越不爱放鞭炮了。

  有意思的是不少中青年人却返璞归真,比孩子还爱放鞭炮。30多岁的记者本人也在十多年未放炮仗后,买了一大堆鞭炮和烟花。除夕晚上6点多钟的时候,就张罗家人放鞭炮。

  过年串门不能空手而去,要送礼。过年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本来就少,送礼更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商业化包装下,过年送礼的规格和档次在节节攀升。但记者发现,礼品一方面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贵,另一方面质量却难以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在礼品的程式化过程中变得淡薄起来。

  在高中任教的段老师说,小时候过年串亲戚提的礼品很简单,有自己家里做的吃的像麻花油绳什么的,也有成盒的点心、罐头,但总体上说是好吃不贵,体现出一股过年的亲热劲;但如今过年送礼,自己做的拿不出手了。过年礼品往往成为春节前后的“硬通货”,从一家传到另外一家,如同传送带一样传送着工厂生产出来的人情。(徐扬、褚晓亮)



编辑:刘郁菁】


进入相关专题: 送“狗”迎“猪” 全球华人庆新喜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