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境外媒体感受两会开放气氛:“新闻富矿”收获丰

2007年03月14日 17:0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3月5日,全国人大十届五中全会开幕吸引大批境外媒体到场采访

    今年中国的两会,在境外媒体的许多记者看来,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后第一个重要演兵场。首次公布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等诸多新举措,也切切实实地让境外媒体的记者们感受到了开放的气氛 

境外记者“跑会”忙  

  新规定让境外记者在两会这个“新闻富矿”上收获颇丰

  来自瑞典电视四台的记者林博第一次“上会”就赶上了这么便利的条件。十届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开幕当天,他和上千名同行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里“守株待兔”,只要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代表就上前和他攀谈,完全不需要经过申请或报批。林博不一会儿的工夫已经采访到两个代表。

  “他们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态度很好,很开放。”他说。

  和林博一样受惠于这种便利的还有采访今年两会的数百名境外记者。两会新闻中心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首次”措施方便记者们的采访,包括首次公布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说明的英文版等。大会还增加了代表团组会议的开放场次,让西藏、新疆等受关注度高的团组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

  新规定让记者“一展身手”

  “我要把所有的人都派出去,甚至是我们的司机。”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罗朗说。他笑言自己对人民大会堂洗手间的位置非常熟悉,因为他过去经常在那里“围追堵截”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如今随着规定的生效,他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今年的两会他要带领手下好好大干一场。

  在两会开始后的好几场活动里,路透社记者果然“身手不凡”。在8日西藏团接受中外记者联合采访的活动中,一位男记者特别积极,不待主持人点名就站起来,一把抢过话筒,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此前,路透社记者还在会场外“堵”到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第一时间“独家”获得李部长对陈水扁发表“四要一没有”的回应。

  德国《时代》周报的记者花久志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采访任务。他就物权法草案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代表团的于保法代表。这位肿瘤医生不但认真回答了花久志提出的问题,还跟他聊了聊自己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新药研发的建议。

  关心中国环境问题的日本北海道新闻报社记者佐佐木则采取了在代表驻地“巡视”的办法。“以前的两会,因为不知道代表住在哪里,会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新闻官是谁,所以经常联系不到人,主要是没有信息源,今年就有很大改善。”他说。

  “采访环境的开放使外国记者可以见到更多地方代表,了解到各方面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更多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佐佐木说。

  为“新闻富矿”扩军扩版

  一年一度的两会一直是境外媒体观察中国内外政策、解读中国发展走向的重要平台,也是新闻资源丰富的矿藏。今年,由于采访规定的放宽,这一新闻富矿也越发吸引了更多的争夺者。

  NHK电视台派出了30多人,采取集团作战,分工协作。为了多场新闻发布会,他们从上海和广州调来了主力记者和摄影师,还特聘了翻译人员和速录员,甚至有四个人专门负责“跑步占位”,为专业记者占据最为有利的拍摄位置。

  香港商业电台专门从香港抽调了2名记者来京支援报道;共同社从总社和上海、香港分社调来记者,最高峰时有10名记者;还有法新社、韩国KBS、俄通社、塔斯社等媒体,都增添了人手。

  德国电视一台的记者吕捷特在5日人代会开幕当天,要完成五个关于会议的报道。他们电视台的早、中、晚和晚间的专题都等着他制作的两会报道节目。“我对所有的问题都很感兴趣,经济增长、环保、奥运……中国有太多的话题和新闻了。”吕捷特说。

  澳亚卫视则专门从澳门抽调了6个记者来北京支援两会报道。记者碰到副采访主任汤敏华的时候,她和她的同事正“兵分两路”,一队在大会堂中参加西藏代表团的中外记者联合采访,一队在北京饭店采访澳门代表团的活动。

  “两会的活动很多,我们担心一个驻京的记者不够用,专门从澳门增派了6个人过来帮忙,”她说。汤敏华告诉记者,她和她的同事每天要做6条左右关于两会的新闻,时长10至15分钟。电视台在节目编排上对两会的新闻也有所“偏向”。

  感受中国的潜力

  比利时一家图片社的摄影记者德凯泽是一个两会报道的“新丁”。他从比利时来中国两周,就是为了报道“中国的议会”。他正在写一本比较欧洲、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议会”的书,想用自己的镜头展现它们的区别。为此,去年他专门向有关方面提交了采访申请,不过这一等就是一年,前后总共申请了七次也没能如愿。今年随着对境外媒体采访的放宽,他终于能够仔细地、近距离地好好观察一下人民大会堂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宏伟建筑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的‘议会’,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决心让我印象深刻。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国家,我希望能够更加自由地使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这些变化。”他说。(郝亚琳)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刘郁菁】


进入相关专题: 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