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父辈国外创业的经历陈克光先生感慨万千。
陈克光的父亲陈仲卿先生原籍系广东潮州普宁县大长陇村。清朝末年,潮州地区沿海一带,许多人迫于生活,纷纷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闯天下。陈仲卿先生14岁就加入了这支南下大军。临行前,母亲依依不舍谆谆叮嘱:“别在外面待久了,赚了钱就回来!”孰料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海外几十年的风雨飘摇,砥砺了陈仲卿毕生的岁月,也写就了他多彩的人生年华。
14岁就敢于漂泊海外,这是何等的胆量和气魄!陈克光清晰地记得,当时父亲向他描述的悲壮场景:木船、衣衫褴褛的人群,大洋浩淼,波涛翻滚,海路遥遥,风云难测,这一切至今仿佛仍历历在目。
初到泰国,陈仲卿在乌汶府一家杂货铺打工。值得庆幸的是,他遇到一位精通汉学的老板。老板看他天资聪颖,勤于上进,便热心施教。仅上过两年私塾的他如沐甘露,欣喜异常。他白天埋头苦干,晚上挑灯夜读,博览古今群书,涉猎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受益匪浅,中华民族博大而精深的文化精髓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1931年,陈仲卿先生看准时机,在泰国乌汶府首次创业,经营亚洲食品和土产,其店名取其兄陈昆卿与弟陈仲卿两人的中间一字叫“昆仲和”。商店的这一字号,足以体现出陈仲卿先生遵循 “兄弟和、家道昌”的中华古训,蕴涵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精诚团结之寓意,以启示后人。由于陈仲卿先生经营有方,诚信待人,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很快就遍及越南、老挝、柬埔寨。
1934年,陈仲卿先生的长子在老挝出生。这就是几十年后声震海外的法国陈氏兄弟集团的领航人、陈氏兄弟公司董事长陈克威先生。1952年,17岁的陈克威面对着日渐衰老的父亲和十个需要照管的弟妹,决定弃学从商,承担起长兄的责任。同时,14岁的二哥陈克齐也辍学,跟随父兄奔波在印支三邦之间。如今四弟陈克光先生谈及此事依然万分感慨:“若无当年大哥、二哥的无私奉献,我和三哥是无法完成大学学业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支那烽火四起,打乱了陈仲卿家族安宁而富足的生活。陈仲卿先生在老挝所有的事业面临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的危机。
是固守?是等待?还是再次迁徙?
多么艰难的抉择啊!迁徙等于抛弃第二热土,抛弃所熟悉的文化和所热爱的事业,还有纯朴善良的亲友们。可是“树挪死,人挪活”,迁徙毕竟是再次奋斗,再次创业,再次崛起的唯一机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仲卿先生面对一家大小,悲壮地宣布:流亡。于是,长子陈克威带着部分家族成员来到巴黎,与在法国留学的陈克光会合。次子陈克齐前往出生地泰国,重新开创事业。而三子陈克群则带着父母、妻女、两个妹妹及侄子去澳洲开始新的生活。
这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自我流放。陈氏家族的悠远族风和中华民族团结、牺牲及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次跨国迁徙的战略转移中再次展示了强盛的生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