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记印尼归侨孔迈的爱国情怀

  文、图/ 黄振坤 黄永存

  孔迈,原名东平,号祥哲,1919年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尼)苏门答腊棉兰市。父亲孔繁光昔年随祖父漂泊到那里谋生,积攒些钱回祖籍广东省普宁县十八乡南婆城(今下架山镇南城村)建了三座砖瓦屋。1926年大革命时期罹兵燹。翌年冬,他随母亲回乡修建屋子,眼见残墙断壁,又听乡亲们讲述“八·一”南昌起义军抵普宁于流沙与堵截之敌血战的故事,给他幼小心灵留下深刻印象,1928年冬,9岁的他随母亲重返侨居地。

  回到祖国投笔从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海外华侨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19岁的孔迈同几个同学偷偷离开父母,他们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毅然回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途经香港时,为了表示自己献身祖国的决心和与父母不辞而别的歉疚,便在自己一张7岁像片背面写上“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然后,托人转交给仍在印尼的父母。从此一别成为永诀。6月15日晚,他们从广州趁日军飞机空袭间隙搭上北去的列车,一路走走停停,几经风险,至7月7日抗战一周年之际才到达汉口,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再北上到陕西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告,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分校学习。9月,他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党中央成立抗大一分校,并号召大家打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抗日根据地。孔迈报名参加,随抗大一分校两度东迁行程5000里。1939年日军出动5万多兵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孔迈受命带领战工队在壶关县山谷里组织群众抢运军粮支援前线。

  1940年他被任命为民运工作团队长、副团长,参加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建设。次年,他带领民运工作团在泰安、济宁、费县等地坚持反扫荡,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牙山栖霞辛庄山口抗日纪念碑便刻有胶东支校37名反扫荡英烈的名字,他左臂也中弹负伤,然而,战斗使他更坚强起来。

  新华社的前线记者

  1945年,孔迈被调任新华社胶东分社和《大众报》编委、采访科长、特派记者,开始他的新闻工作生涯。他身带摄影机,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深入到反扫荡、反封锁的第一线,采访报导军民坚持敌后抗日的英勇事迹。如他到大泽山军分区司令部驻地高家,正逢鬼子出来扫荡,他用望远镜看到日军不断踩响民兵埋设的地雷,粉碎了7天里日军的三次大扫荡,便写了《大泽山民兵地雷战粉碎敌人扫荡》的战地通讯被刊登在《大众报》上,至今仍陈列在当地抗日斗争展览馆里。解放战争初期,孔迈被派到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分社第九纵队担任支社社长兼《胜利报》社长。渡江前夕,他又调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九兵团分社社长兼《长江报》社长。渡江战斗中,他常趁战斗间隙蹲在战壕里抢写新闻交电台发报,有时随军电台刚架好天线,没等稿发完他又上路了,直到渡江战役胜利,他始终履行着前线记者的神圣职责。

  脱下戎装换西装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迅猛发展,时新华社外交干部紧缺,孔迈是印尼归侨,有一定英文功底,又有多年组织新闻报导的实践经验,因而被总政治部借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解释代表团”。回国后,于1954年10月被总社派往印度新德里担任首席记者,脱下军装换上西装,和妻子徐舟力同踏上驻外记者之路。当时驻外分社人员少,任务重,要求记者应具备“多功能形”,既要采访、编稿,还要译稿、发稿,孔迈作为首席记者,任务就更重了,他在印度的四年里,出色地完成周恩来总理、宋庆龄副主席、贺龙副总理和叶剑英、郭沫若、郑振铎、茅盾等率领的各种代表团访问印度的报导任务,还有幸聆听周总理的亲切教诲。

  那是1956年周总理访问印度时,孔迈随同采访,有一次,周总理在宾馆突然问他:“你们和美国记者有接触吗?”他一下愣住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他虽多次在外交场合曾与美国记者相遇,但鉴于中美关系状况不敢接触,以致一时语塞。周总理看出他的思想顾虑,便温和而亲切地对他说:“不必怕嘛!可以大胆接触、大胆工作。”这无疑是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具体指导。此后,他始终以周恩来总理这一教诲勉励自己,克服困难去完成各项任务。

  到哈瓦那创建分社

  1958年孔迈奉调回国,总社即派他担任中国大型杂技艺术团出访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国的随团记者,并给他一个相机在拉美地区创办分社和物色报导员。当时我国与上述国家既未建交也没有新闻协定,一切既陌生又复杂,但他在8个多月的行程中,善于见机行事。当他在智利遇到一个也在那里访问的古巴代表团时,经请示总社同意便向他们提出到古巴采访的要求。不久,获古方批准,于是,他几经辗转,于1959年3月12日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第二天,他从街上见到古巴人民正在欢庆“卡尼瓦”(庆甘庶丰收),他即写成新闻于14日用新华社电头向总社发送,这第一条新闻可算为哈瓦那分社创建之日。

  1960年中古建交后,孔迈被任命为哈瓦那分社社长。那时,古巴刚独立不久,随时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时刻准备争分夺秒抢发新闻,如1961年4月17日凌晨3时,他忽接古巴《今日报》社长拉菲尔·罗德里格斯电话,告知美国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卡斯特罗已亲临前线的消息。因古巴与外界联系已被切断,孔迈即向我驻古巴大使申健汇报,并起草急电向国内报告。当第三天他取得通行证时,立即驱车赶到吉隆滩,拍下古巴军民消灭敌人,打扫战场的场面,并把图片及新闻稿发回国内总社。总社用最快速度向国内外发送,拉丁美洲多数国家报刊都在显要地位予以刊登,打破了美国及西方舆论对古巴的新闻封锁和诬蔑。

  东京分社一“老马”

  1979年4月,孔迈以“六十花甲”之年东渡日本,出任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成了新闻战线一匹“老马”。到任后,他根据总社的指示精神对分社进行适度调整:首先是亮出“东京分社”的牌子,改变原来与《人民日报》等四家报社驻日记者合署办公的局面;其次是申请加入当地“外国记者俱乐部”,扩大分社社交活动范围,增加采访机会,使东京分社在日本政界、财界、新闻界及各国驻日新闻机构中所处的位置日趋重要。

  孔迈在东京期间,也采写不少有影响的述评和新闻,如《大平首相频繁外交活动》,新华社国际部以“内容扎实,发稿及时,材料有说服力,给予高度评价。1980年写的《昭和年代三只猴》发回总社后,总社作为广播和在《人民日报》中文版、《北京周报》英文版及日文版先后刊载。日本上治大学、早稻田大学还将其编作教材。

  夫妻同行 相濡以沫

  孔迈和妻子徐舟力有好多共同点:同是抗大学员,同是革命军人,同是新闻工作者和驻外记者;都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对生与死这个对立概念都有比较正确的看法,这就是:不畏惧死亡,活着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继续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不止(徐舟力《风雨同舟五十年》)。

  徐舟力是胶东抗大支校的女兵,她抗日时期先后任胶东《大众报》编辑,新华社东线兵团军事编辑,济南《新民主报》编辑。上海解放时受命参与接管《申报》的工作。她是1943年初孔东平(后才改孔迈)随抗大一分校巡视团到胶东支校检查工作时相互认识的。1945年6月9日经组织批准结婚,当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由当地老百姓安排入门一间小屋,卸下门板当“床”,门上吊块旧布当“帘”,谷秸铺“床”作垫,上面披条床单,旧棉被是借来的。婚后各自奔赴战斗岗位,聚少分多。他们有一女二男:1946年第一胎临产时,孔迈随军无固定地址,徐舟力独自走120多里山路到野战医院产一女婴,因徐是独生女,夫妇约定第一胎随母姓取名徐也玲,二个月后寄托在医院驻地一大嫂家中,他沿原路走回报社工作。

  他们的两个男孩是在印度新德里诞生的,都是难产,但孔迈因工作无暇照顾,连上手术台也未能到医院签字。大男孩1955年冬出生,取名“邦西”是“潘查希拉”的译音,以纪念中印两国总理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国后改名“孔泉”。小儿子1957年出生,取名“邦东”,是英语“万隆”的谐音,以纪念周总理参加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回国后改名“孔岩”。1962年孔迈从哈拉那奉调回国任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夫妻都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也目睹“四人帮”的覆灭。1979年一同再出国赴日本东京分社工作。1984年4月回国后,徐舟力任新华社参考编辑部副主任兼党委书记。

  孔迈从东京回国后,1982年被评为首批“高级记者”。1983年调任广电部秘书长兼外事局长,同时任中国唱片总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书记。应邀出席国际音像唱片协会(IFPI)日内瓦年会,先后率领新闻代表团和广播电视代表团出访菲律宾、泰国、尼泊尔、日本、阿曼、加拿大、美国、德国、卢森堡等国家,展开国际文化交流。他的部分作品被收编入《新华社驻外记者文丛》、《拉丁美洲通讯集》、《英雄的古巴》等书。

  1986年夫妇双双离休,1994年孔迈75岁时回顾他回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考验,解放后在新闻工作中他又走过40多个国家等漫漫人生路,感概万千地说:“我是战争幸存者,在海外的同学有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寇监禁、杀害,回国参加革命的有不少人在战场上牺牲了。想想他们,我没有理由自傲,只有为祖国母亲更加努力工作和战斗”!并赋诗一首:“蕉风椰雨思报国,万水千山只等闲。五洲四海坎坷路,吉它虽老不断弦。”

  他要实践自己的誓言:“他的“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编辑:王海波】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