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华侨作用 振兴中华民族

    
    第二章的内容在书中是15段到34段。实际上讲的是侨务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书中在文字上是从更高的层次上概括的,即振兴中华民族。这样表述更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华侨华人的积极性。这个提法和侨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相一致的。
    
    (一)中国有着自己的独特机遇
    
    15、16段讲的是中国有着自己的独特机遇。这两段的文字不多,但思想非常深刻,是邓小平侨务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这个观点被我们广大侨务工作者概括为“独特机遇论”。
    
    邓小平同志指出:“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邓小平同志之所以把海外华侨华人称作是“独特机遇”,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这些优势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华侨爱国、华人爱乡的民族情结、民族凝聚力的优势。不论他们的政治理念如何,绝大多数华侨华人都希望中国兴旺发达、不断强大,都热心支持中国的建设事业。第二,华侨华人在中外交流合作中有桥梁纽带作用的优势。他们比当地人了解中国,又比中国人了解当地,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同众多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最积极、最热情的力量。第三,华侨华人具有经济实力和科技知识丰厚的优势。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他们有的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并掌握了西方发展生产力的各种手段和知识;有些人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有些人积累和创建了较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经营网络。第四,华侨华人具有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优势。海外华侨华人在各个方面都与台湾岛内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加强两岸交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将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五,华侨华人有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优势。他们在国外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并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各个国家都不可小视的一支力量。
    
    邓小平关于“独特机遇”的论述,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即指出了侨务工作必须善于“抓机遇”的特点。小平同志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这里讲的“机遇”有两层意思:一是阐明了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机遇;二是指出了侨务工作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要丧失机遇。“机遇”这个东西很可能是个转瞬即失的东西,而海外华侨华人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他们大量地在海外存在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不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海外华侨华人能不能构成对我国大发展的机遇,主要是看我们的工作,侨务工作到不到位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对这个省、这个市、这个区可能就构成机遇,而对那个省、那个市、那个区可能就构不成机遇。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侨务工作善不善于“抓机遇”。因此,这种“独特机遇”是否能实现,主要是看我们侨务工作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二)引进侨智 发展科技和教育
    
    18段到29段是讲引智的问题。在讲这个问题时,小平同志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希望海外华侨华人学者能够用各种方式来帮助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的发展,赞扬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为祖国服务的献身精神,鼓励他们继续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这几个谈话段落中都贯彻着这个思想。
    
    二是明确指出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学者作用,我们所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归纳起来,小平同志讲了九项具体工作。1、创造条件,盖些房子,做好安置他们回国的准备工作(17、18段);2、派人出国留学,增大留学生的数量,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对留学生的管理制度要改变(19段);3、请外国著名学者专家来讲学、来参加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20段);4、要研究留学生回来的使用办法,要容纳得下他们,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一个新的方法,这个方法很好,还有特区、开放城市招聘留学生的办法(21段);5、吸引爱国侨胞捐资办学(24、25段);6、国内办高科技中心,设立若干专业,或者在现有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吸引人才回国(26、27段);7、向尖子人才提供较优厚的代遇,对有才能的人应该破格评级提升(27段);8、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29段);9、可以用有技术专长、有管理经验的外国人管理企业,特别是新行业的企业,条件起码是爱国的、事业心强的、有能力的(30段)。
    
    在谈引智这个问题时,邓小平同志讲的非常实在,他不讲更多的大道理。就是做具体的侨务工作:一方面是动员华侨华人学者和科学家能够回来,或者以各种方式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要求侨务部门要做好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为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如何为侨服务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谈的非常具体,具体到某一件事如何办、怎么落实。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邓小平同志对引智工作的重视和良苦用心,而且他本人就是在身体力行地做侨务工作,很多精彩的思想和具体的措施,他都是在与一些著名的华人科学家谈话中提到的。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侨务部门所做的侨务工作,实际上都是在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有的已经完成了,有的正在落实的过程中。
    
    (三)引进侨资 扩大对外开放
    
    30段到34段邓小平同志讲了引资的问题。在这一节里,邓小平同志也表达了两方面的思想:
    
    一是排除思想障碍,充分认识引进侨资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31段中,小平同志在认真分析了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和华侨华人资金的特点的基础上,肯定地指出,引进侨资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因为在中国国内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外资进来虽然有它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在中国占有它的地位,但它所占份额有限,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小平同志这里分析的是引进侨资的可能性。海外华侨华人有庞大的资金,我国的社会制度又不会因为引进他们的资金而改变性质,这就说明了引进侨资是可能的。同时,引进侨资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又具有现实性,这是第30段所讲的。我国的经济建设要快速发展,知识不足、资金不足。过去耽误的时间太久了,不搞快点不行。那么,怎样做到既搞得快点,又不犯一九五八年的错误呢?邓小平同志找到了一条非常现实的道路,就是引进海外华侨华人的资金和技术。他深刻地分析了引进侨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华侨华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独特机遇,是在具体引进侨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中产生的。为什么海外华侨华人能够成为我国大发展的机遇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利用他们的各种资源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这里,小平同志具体说明了海外华侨华人为什么是我国大发展的机遇。
    
    二是提出了一些引资措施。可以概括为五条具体措施:1、吸引华侨华裔回来办工厂,“吸引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当然,利用外资一定要考虑偿还能力”-投资办企业。2、吸引华侨投资也要解放思想,“这部分的投资也可能是资本主义形式,但是绝大多数华侨都是带着爱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愿望来的,与纯粹的外国投资不同”-要解放思想。3、“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来吸引外商的投资-实行自由港政策。4、吸引华侨投资在深圳办大学,“由他们聘请国外水平高的教授,从国外购买教学设备”--投资办学,引资促引智。5、利用上海浦东这个基地推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充分利用上海人才高地的有利条件来引进资金,反过来引智又可以进一步促引资。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提出的具体措施,既辩证深刻又具体可行。引资办学可以推进我国人力资源的进步;引智的实现又可以促进更高层次上的引进资金。第二章主要是讲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怎么才能抓住机遇?就是在引资和引智这两个方面来抓机遇。邓小平同志在这一节中,具体阐述了如何引资引智的问题。
    

相关文章
  □ 《邓小平论侨务》导读
  □ 一、拨乱反正 落实政策
  □ 三、凝聚侨力 实现祖国统一
  □ 四、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

 

网站简介 | 栏目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