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拨乱反正 落实政策
第一个章共分两节:一是要先把“庙”恢复起来;二是落实侨务政策。 1、要先把“庙”恢复起来 立“庙”意为在组织上保证侨务工作。我理解,邓小平同志讲的立“庙”,并不是简简单单只是让侨务工作有人管,而是要建立起一个侨务体系。在第一节的六个谈话段落中,有三个关键词是很具代表性的主题词:一是“立庙”;二是“摆菩萨”;三是“管事情”。这六个谈话段落文字不多,但十二次提到要“立庙”,九次提到要“摆菩萨”,六次提到要“管事情”。小平同志讲的“庙”是指侨务机构,“立庙”是指恢复侨务机构。“菩萨”指的是侨务干部,“摆菩萨”就是要建立侨务干部队伍。“管事情”指的是做侨务工作。这三个关键词之间有个关系,它反映的是侨务机构、侨务干部和侨务工作之间的关系。“立庙”是“摆菩萨”的前提,“摆菩萨”又是“管事情”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建立了侨务机构,侨务干部队伍才能够被组织起来,有了侨务干部队伍侨务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它们之间就是必要条件关系。 邓小平同志要建立侨务体系的思想,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很大的发展。我国现在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侨务体系。首先是侨务机构体系,目前国家级的侨务机构就有五个,即所谓“五侨”:人大侨委、政协港澳台侨委、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致公党。也就是说,侨务工作现在有五个国家级的“庙”从不同的角度在做。国家的其它工作,在机构设置上,似乎还没有象对侨务工作这样的重视程度。目前,侨务系统已经建立起“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五侨”的主要领导轮流担任联席会议的轮值主席,研究协调侨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这就在国家级这个层面上,形成了一种侨务机构的运作机制。此外,还有省市区县的各级侨务机构,形成了全国性的侨务机构网络。应该说,这么多年来侨务机构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贯彻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结果。 由于我们侨务工作对象分布的不均衡,也由于各地对侨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和侨务工作在地方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不同,这种侨务机构的网络设置是有很大差别和多种多样的。从我们现在的统计上看,仅地方侨办的隶属关系就有八、九种样式:有侨办独立设置的;有与外办合属办公的;有与侨联合属办公的;有与台办合属办公的;有隶属于统战部门的;有隶属于民政部门的;有隶属于人事部门的;有隶属于办公厅的;有隶属于政协的等等。虽然地方侨办的隶属关系不尽相同,但各地各级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在管、在从事侨务工作。应该说,我们国家侨务工作网络的建立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侨务机构的网络建设正在不断根据国家的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着。这是落实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结果。 其次是侨务干部体系,包括各个侨口、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侨务干部,侨务干部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广大侨务干部完成了大量的侨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再次是侨务工作体系,包括国外侨务工作、国内侨政工作、文化宣传工作、经济科技工作、侨务政策法规工作等在内的侨务工作系统,侨务工作从这些不同的方面来完成为侨服务和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服务的基本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邓小平确立侨务体系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些国家想学我们的这一做法,有专门派人到国侨办来学的,也有我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当面请教的。那么,我们国家的这一特色来自那里呢?就是来自邓小平的侨务思想,邓小平侨务思想首先讲的就是确立侨务体系。邓小平同志用非常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这个思想,即:“立庙”、“摆菩萨”和“管事情”。《邓小平论侨务》第一章第一节的六个谈话段落,归纳起来,可以用这三个概念来概括。 2、落实侨务政策 邓小平同志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讲落实侨务政策的内容比较多,在这方面大体上他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思想: (1)强调党的侨务政策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恢复需要有个过程(第7段)。 小平同志表达这样的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文革以后,在侨务政策方面,要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有个交代:一方面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犯有左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是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二是强调纠正错误、拨乱反正需要有个过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解决问题也要一步一步的来”,“该解决的解决、该恢复的恢复、该改善的改善”。但这需要时间。邓小平同志在这里实际上是在做具体的海外侨务工作,他在接见华侨华人时不仅说明了情况,使华侨华人能够了解和理解我们,同时他也要求海外华侨华人对我们党拨乱反正、纠正错误的工作要有信心和耐心。 (2)批判“海外关系”复杂论,确立“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论(第8段)。要落实侨务政策必须首先解决观念问题,而落实侨务政策在国内的最大思想障碍就是“海外关系”复杂论。要全面落实侨务政策,就必须从根本上铲除“海外关系”复杂论影响。邓小平同志指出:“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四人帮’胡说什么‘地、富、反、坏、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起来。这种错误说法和做法一定要纠正过来,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政策教育,全国执行。”小平同志给“‘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个说法和做法的定位是“反动”,这个话说的是很有份量的。他严正地指出“这种说法和做法一定要纠正过来”。而且他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思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四人帮的极左路线说“海外关系”是个坏东西,邓小平同志讲是个好东西,只是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个字,它代表了我们党侨务工作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此,我国的侨务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一个主要观点,即“‘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论”。 (3)落实具体的侨务政策。在落实政策的问题上,小平同志首先是强调创造落实侨务政策的国际国内环境:创造国际环境就是向广大海外华侨华人说明情况,让他们了解和理解我们落实侨务政策的工作;创造国内环境就是彻底铲除“海外关系”复杂论的思想障碍,使人们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侨务观念。在创造环境的同时,小平同志还强调了一些具体侨务政策的落实。其中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就是侨务政策的三个要点,即:“鼓励华侨加入住在国的国籍;不能强迫华侨加入住在国的国籍,必须根据自愿;不赞成双重国籍”。从第10段到第13段,小平同志反复说这个问题,为什么小平同志要反复说侨务政策这三个要点呢?当时有个历史背景。一九七七年底召开过一次全国侨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准备恢复侨务机构和侨务工作。这件事当时在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国家就担心,中国又恢复侨务机构是想干什么?是不是政策又要变。当时小平同志利用接见华侨华人的机会,和会见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机会,就反复强调了中国这三条侨务政策的要点,强调我们国家的侨务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请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放心。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会感到内容上的重复,邓小平同志怎么来回说这个事儿呢?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后就会知道,这里的重复有他重复的意义,就是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反复交待,让有关国家放心,让华侨华人放心,并通过他们去做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不仅强调了侨务政策的三个要点,还谈到其它一些具体侨务政策的落实。比如放宽归侨侨眷出国探亲的政策(第9段);华侨华人来去自由的政策(第8段);交还侨房的政策(第14段)。小平同志非常重视落实侨务政策的工作,谈的非常全面和深刻而且具体,宏观和微观都讲到了。我们侨办落实政策的工作就是在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正是由于落实政策这项侨务工作当年我们做的比较扎实,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才会有后来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局面。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把握两点:一是把握三个关键词及其含义;二是把握邓小平同志落实侨务政策的三个做法,即创造国际环境、营造国内环境和落实具体侨务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