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侨务部门开展金秋“帮困送温暖”(图)
2003年9月24日

上海市侨办主任吕淑萍(左)和汤定元院士亲切交谈
华声报讯:9月23日是“上海市侨界帮困送温暖活动日”,上海市200户有特殊困难的老归侨收到了各级侨务部门的慰问资助款项。 初秋的申城,天高云淡。市中心闹中取静的高安路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在微风中飘曳。居住在这里的美国归侨汤定元家当天特别热闹。上海市侨办主任吕淑萍和工作人员一行来到了他家,并送来了鲜花、礼品和慰问金。 1917年出生的汤定元是中科院院士。他在上海物理技术所从事远红外物理研究,曾获得多项科研成果。由他首创的金刚石高压容器,成为国际上高压物理研究的重要仪器。20世纪50年代初定居上海以来,汤定元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并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汤定元还要负担一个智残女儿的全部生活。 满头白发的汤定元看上去精神不错。在老人的家中,吕淑萍和侨办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听说所在社区要开展科普活动,老人当即表示要发挥余热,将自己从事的高深科学研究写成科普读物,让大家了解。 在离开老人家的时候,吕淑萍再三嘱咐老人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要对老人的生活特别关心,对老人家中困难给予切实的帮助。 在谈到上海市侨界帮困送温暖活动时,吕淑萍说,上海市侨办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慰问老归侨,把政府的关心带给他们。她说,这些老归侨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放弃已在国外拥有的优越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拳拳赤子。其中很多是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归来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吕淑萍表示,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这些归侨大都年事已高,有些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需要社会的关怀。上海市侨办举行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更多地关心他们。对有些还在发挥余热的老归侨,这样的活动也表达了政府对他们的感谢。 1904年出生的刘曙云老人今年正好满100岁。她家也迎来了前来送温暖的侨务工作者。曾经三次旅居法国的刘曙云,20世纪50年代末归国定居。年轻时她在上海一家衣用品公司工作,多年来一直独居,靠退休金过日子的她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见到前来慰问的工作人员,老人十分感动。她拉着大家的手,高兴地聊起了过去的经历,说起来,老人曾是萧楚女带到上海来的五个学生之一、还在刘海粟美术专科学校读过书…… 谈话中,刘曙云十分感谢她所在区侨务部门长期对她的关心。她说,扶侨帮困基金每月都定期给她补助,使她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上海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