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织网”保护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
2003年11月13日
华声报讯:为解决归侨侨眷职工下岗的实际问题,大连市侨办近年来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全市编织起一张涵盖大中型企业、社区职业服务机构、基层侨务部门的服务网络。在这张“保护网”下,截止2003年,该市2860多名归侨侨眷下岗职工中,1146人重新上岗(归侨155人,侨眷991人),通过劳动就业中心再就业180人,自谋职业670人,全市超过2/3下岗归侨侨眷实现了再就业。 据统计,大连市现有归侨1873人,其中归侨在职职工约600人,侨眷在职职工约25000人。为保护这一“特殊群体”利益,大连侨办从1997年起,每两年对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结业工作做一次全面调查,每一年进行一次区域性调研,摸清了当地归侨侨眷下岗职工的状况。通过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大连侨办因地制宜拟定了一系列为侨服务“优惠政策”。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极广,大连市侨办认识到:必须善于运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合力,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他们从四个方面着手,为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编织起一张保护网。 首先,争取大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1998年,大连侨办出台一个文件规定:“企业一般不应安排归侨及归侨子女下岗,已经安排下岗的,应在三个月之内重新安置上岗”。为了加大这个文件执行力度,当地劳动局1999年4月出台《关于企业下岗职工申报认定工作的实施办法》,其中第四条规定:“企业不得安排归侨侨眷下岗,——若安排下岗,再就业办公室也不予认定”;2000年3月,当地政府下发了《大连市进一步促进再就业工作和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有关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归侨侨眷不下岗。这一系列举措为具体解决归侨侨眷再就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组织管理保证。 其次得到当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积极配合。通过《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调研和召开专题座谈会,该市大中型企业中已下岗的归侨侨眷职工,除自己不愿意重新上岗外,已全部重新安排工作。在有关文件下发后,这些企业再没有归侨侨眷职工被精简下岗。据介绍,大连市近年归侨侨眷下岗职工人数没有新的增长,已下岗的职工均得到妥善安置,与当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带头作用密不可分。 再者,联系政府再就业培训中心、区市县社区职业服务部门等机构,向他们宣讲侨务有关政策法规,争取他们的支持。目前,这些部门已将下岗归侨侨眷职工纳入岗位培训计划中,凭借侨务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给予免费登记,免费培训,优先推荐,介绍工作等多种照顾措施。 此外,地方基层侨务部门也是保障归侨侨眷下岗再结业这一网络体系中至关重要一部分。大连各区市县侨务部门主动协调劳动、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审批手续、提供经营场所、收取费用等方面予以简化手续和提供优惠政策,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助做好落实工作。通过努力,共解决543名下岗归侨侨眷的再就业问题,约占全市总数的20%。 目前,大连市侨办在大力扶持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同时,正着眼于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信心,转变择业观念,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闯出自谋职业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