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归侨:国侨办主任陈玉杰赴广东慰问
2003年1月18日
华声报讯(记者
满秀芳):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是中国安置归侨人数最多的省份,全国84个华侨农场,广东就占了23个。这些地方的归侨生活怎样?侨务部门如何进一步帮贫扶困?带着对归侨的关心和期望,1月16日,到任仅半月的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就率慰问团风尘仆仆奔赴广东,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慰问和侨务考察。 1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广东省副省长汤炳权在广州珠岛宾馆接见了陈玉杰一行。汤炳权副省长向陈玉杰介绍了广东省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近况。 据介绍,广东23个华侨农场中,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柬埔寨等24个国家的归侨,其人数占全国近50%。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等种种原因,多数华侨农场及归侨的生活状况仍低于当地水平。为了改善归侨的生活,广东省深化华侨农场改革,一方面将华侨农场纳入地方社会经济总体规划;另一方面,省财政拿出5个多亿人民币,负担80%,地方上分担20%,一次性解决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金以及置换农场职工身份问题,帮助华侨农场缩小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陈玉杰表示,广东省积极帮助华侨农场归侨融入社会的做法很好。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帮助和安置归侨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华侨农场所面临的困境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17日一清早,陈玉杰率领慰问团从广州出发,先后来到肇庆大旺华侨农场和清远华侨农场,看望和慰问了当地的归侨。 1958年创建的大旺华侨农场,经历了由“农场”到“综合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如今已是广东较好的华侨农场之一。全区通过产业结构的改革,将数万亩土地全部变成“三高”农业、立体农业,形成了猪、鱼、果、花卉四大支柱产业。大旺的招商引资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0多家。2002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6.8亿元。 在大旺管委会,陈玉杰听取了管委会主任冼桂芳的工作汇报,并与归侨进行了座谈。当她了解到大旺场5000多名归侨中,70%都已成为了种养专业户,摆脱了贫困,并且还涌现出了种养大户黄癸山、开酒楼的陆帮胜等一批致富典型时,高兴地表示,大旺华侨农场深化改革的思路是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华侨农场改革精神的,也符合时代潮流。她希望已经走上富裕之路的归侨要帮带生活困难的归侨早日摆脱贫困,同时叮嘱管委会领导,政策上应向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归侨倾斜;要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方向,加快归侨子女的就业培训,为归侨家庭步入小康创造条件。 1960年建场的清远华侨农场位于粤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历史债务沉重等,该场大部分归侨生活仍较为困难。陈玉杰在与农场领导和归侨职工座谈时,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业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陈玉杰诚恳地说,华侨农场有一些困难是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希望能与归侨共同克服。同时她勉励农场干部职工,要改变观念,拓宽思路,研究市场,增强融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陈玉杰表示,作为专司侨务工作的部门,国务院侨办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会议精神,继续关心华侨农场归侨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困难归侨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座谈会上,陈玉杰代表国务院侨办向清远华侨农场赠送了5万元慰问金。 踏着崎岖不平的小路,陈玉杰一行在大旺和清远先后探访了特困户越南归侨黄亚九、崔发兴、黄珠和印尼归侨廖奕佐,向他们赠送了慰问金和粮油等礼品,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祝福。陈玉杰要求农场干部要切实做好这些特困户的生活保障工作。 三天期间,陈玉杰一行除了赴华侨农场慰问外,还在广州市慰问了生活较为困难的归侨,看望了广东省侨务干部和暨南大学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