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副省长汤炳权谈解决华侨农场问题
2002年3月5日
华声报讯:2月28日,广东省副省长汤炳权率领省侨办主任吕伟雄、副主任符圣荣、以及省外经贸厅、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清远市副市长黄伙荣、王珂等陪同下,前往清远市清侨镇(由清远华侨农场建镇)视察工作。汤省长听取了清远市、清新县及清侨镇领导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批转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快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粤府[2001]62号)情况的汇报,并再次重申贯彻62号文精神,解决华侨农场问题关键要有好体制、好班子、好政策、好思路和好环境。 汤副省长指出,华侨农场问题是历史问题,绝大多数的归难侨都安置在地理位置边远的华侨农场,农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农场的发展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相连。清远市有英红、英德、清远、黄陂四个华侨农场,安置的归难侨总数约占广东省安置总数的1/4。他肯定了自华侨农场下放地方以后,清远市高度重视,克服了重重困难对华侨农场进行的大力扶持;肯定了场改镇后清远华侨农场所取得的成绩,体制改革为农场的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华侨农场的问题非常重视,人大、政协对于进一步做好侨场工作极为关注,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也寄予了厚望。去年召开了省华侨农场深化体制改革会议,省政府转发了解决华侨农场的62号文件,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大力度切实推进华侨农场的改革进程,解决困扰华侨农场发展的诸多问题。 汤副省长重申,解决华侨农场问题的关键就是抓好华侨农场的"五个好"工作: ——要有好的体制。体制是发展的根本。要进一步巩固场改镇的成果,坚定不移地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进行。 ——要有好的班子。"农场的事业成败就在于当家人。"要为华侨农场配好配齐干部。 ——要有好的政策。华侨农场一要纳入省市县三级地方扶贫攻坚的计划,切实解决历史问题;二要纳入全省及地方的财政、社保、编制统筹计划。 ——要有好的环境。要把握中国入世的机遇,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和投资环境。要创造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华侨农场的现有资源,加大发展的力度。 ——要有好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消除依赖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扩大开放,利用时机,消除过去计划经济的制约和影响,进一步理顺经济发展新思路。要争取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在农场落户,尝试产权多元化,吸引外资和民资来发展农场的经济。要充分利用外资和民资的加工技术、市场份额和销售网络,将农场地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汤副省长还勉励农场干部要树立信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将贯彻62号文作为推动华侨农场发展的强大动力,争取将农场建成"珠三角的后花园",继续为山区发展做贡献,为归难侨事业做贡献。(广东侨网黄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