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级侨联积极维护侨益
2002年11月14日
华声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自1990年9月颁行以来,中国侨务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福建省作为重点侨乡,各级侨联坚持以法护侨的立会之本,发挥省、市、县(区)乃至重点侨乡镇街、村居拥有广泛的侨联组织网络的整体优势,与各级人大侨委、侨办、政协侨港澳台联络委员会和致公党组织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五侨”合力,卓有成效地推进维权工作,书写爱侨护侨的业绩。 一 侨联是政协组成单位,各级人大都有归侨代表,近年来省侨联邀请、组织侨联委员和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侨乡了解侨情民意,围绕侨房历史遗留问题、华侨农场合法权益、特困归侨侨眷和下岗归侨职工社保、华侨投资和捐赠的管理和保护等问题,形成提案议案、专题报告、侨情反映,不少意见建议得到采纳,一些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如省侨联撰写的“关于提请省政府专题研究解决部分侨房租赁问题”的议案,在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泉州、厦门、漳州的侨界人大代表提出,被大会主席团列入2001年大会重点办理的3项建议案之一,省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处理方案,推动了遗留的侨房问题的加快解决。几年来,担任省、市、县侨联领导的一批省人大侨界代表还及时提出议案建议,促成福建省和厦门、福州市制定多项地方性侨务法规,使福建省侨务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995年以来,全省各级侨联普遍成立侨联参政议政工作小组,建立侨联委员活动日和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动日制度,通过组织学习和调研考察,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厦门市侨联与致公党厦门市委通力协作,每年合作完成一二个专题调研,共撰写提交数十个团体提案,做到每年人大、政协“两会”上都有侨界发言,都有侨的呼声。其中《关于尽快解决侨房两权分离的建议》的提案和《加快侨房落实改革步伐》的专题发言,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厦门市侨界“两会”代表、委员还关注华侨企业、农场的发展,提出的“修筑同安五显镇至竹坝农场道路”、“尽快解决同安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职工社保遗留问题”等提案,均被采纳,而今通往竹坝的道路畅通无阻,数百名归侨职工纳入社保领取退休金,竹坝华侨农场搭上厦门特区经济的快车。 二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侨联每年接待、办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来信、来访数万件(人次),从侨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督促有关问题的解决。 马来西亚华人蒋秀珍女士在福州市杨桥路善化坊5号拥有占地1亩多祖业房产,被省直机关单位无偿使用40年。鼓楼区侨办、侨联调查取证、核实并多方奔走协调,但由于该房产几经转手,涉及单位多,过程复杂,几年来当事人往返数十次,经济补偿的要求一直无法解决。在省侨办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此事的基础上,省“五侨”联名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在省政府办公厅协调下,裁定予以赔偿。随后,省侨联配合省侨办逐个环节催促有关单位还款,历经2年不懈努力,1998年4月终于全部偿还蒋女士侨房补偿款54万元,并帮助兑换美元,安全出境。蒋女士感激不已,登门送旗向省侨联致谢。 近年来在福州棚屋区改造工程中,台江区、仓山区侨联带着“五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真心)配合有关部门深入一线,依法维护拆迁侨房业主权益,同时做好侨房业主工作,支持当地政府拆迁任务的如期完成。在闽侯县上街镇兴建省重点工程——“大学城”,涉及部分侨房拆迁。县、镇侨联积极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把工作做在前头,既减少侨房纠纷,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侨商主动找上门,要求侨联协助他们解决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一个崭新的使命——为侨资企业服务落在侨联肩上。 美国华人和香港同胞合资在漳浦投资“泰怡房地产开发公司”,建成的十幢楼房全部出售,然而在公司第十一幢商品房地基打到一半时,有个部门以“开工许可征”不完整为由,责令该公司停工,漳州市侨联、漳浦县侨联联手实地调查,看到挖得很深的地基钢筋在水中已经浸泡一个多月,若不赶快开工,将影响工程质量,危及已建成的楼房住户的安全。他们心急如焚,迅速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反映,要求尽快解决。在一个多月的数十次紧张交涉中,他们与有关部门据理力争,不依不饶,促成县委书记主持协调会,由市侨联主席黄正华在“协议书”上签字,终使工程复工。从台湾到美国又回到漳州的王先生,投资高科技天然有机肥和房地产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楼房建至4层停工数年,发生经济纠纷,漳州市侨联专题报告呈市委,并与市法院等协调,了断了房产纠纷,王先生摆脱了困境,全力投入开发有机肥项目,喜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食品生产AA级推荐产品。王先生特地召开“漳州市侨联高科技成果汇报会”公布这一成果。日前漳州市各级侨联共与120家侨资企业建立长期挂钩、重点服务关系,协助108家企业解决“合法权益被侵犯”的问题。侨商们感动地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侨联站出来帮我们。” 位于湄州湾的莆田佳道轮胎厂是福建最大的生产性外商独资项目之一,一期投资1.5亿美元,在投入十多亿元人民币接近投产时,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资金缺口3亿多元人民币。牵线引进这个项目的“红娘”、莆田市侨联常委何文义跟踪服务,向市委书记、市长反映情况,引起重视,并在省侨办协调下,几家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使佳道轮胎厂顺利投产,运转良好,与安徽佳道轮胎并驾齐驱,今年销售额可达38亿元,居全国同行业之冠。 正是这个老何,1997年8月看到当地一些侨资企业撤资转移、“移情别恋”时,戴着斗笠骑着车,不畏高温,深入企业调查摸底,了解外商反映的真实情况:一些有权机关干部作风不正,往往11点左右挂个电话,借口到企业检查,企业只好买单请客,有些官员酒后醉醺醺,又要开房休息,企业还得管晚饭,安排卡拉OK;如此折腾,外商反映只有1/3时间搞经营,2/3时间忙应酬。老何一五一十整理材料,提出改善软环境建议,市委书记叶家松在处级干部大会上通读老何的报告,责令有关部门改进。不久市委、市府出台两项规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外商从灰心失望到信心增强,莆田外资企业发展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石狮建市之初,市侨联领导利用往港机会,动员港胞许荣茂回乡投资,许先生在石狮投资创办占地150亩的振狮开发区、振狮大酒店,与杨孙西、卢文端先生共同创办福建最大的旅游度假项目一闽南黄金海岸。在许先生整个投资过程中,石狮市侨联满腔热情,从项目洽谈、立项报批到奠基、开业庆典都全力提供一系列服务,对许先生举办的规模宏大的“闽台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给予全力协助。通过他们尽心尽责的服务,增强许先生大举进军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为许先生成为中国内地富豪第五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许先生伉俪对侨联事业心怀热情,太太许王清照任南平市侨联副主席,并为闽北“侨心基金会”捐资出力。 四 福建省各级侨联情系处境困难、遭遇不幸的普遍归侨侨眷,通过平时关心、节日慰问、重点帮扶等多种形式,向困难归侨侨眷伸出援助之手,维护他们的生存、发展权。 2001年春节,适逢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来闽慰问华侨工厂职工,了解企业转制、职工下岗分流情况,随后省侨联组织专人深入福州华塑厂进行专题调研,就妥善安置下岗职工、救助困难职工、建立社会保障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侨联提交专题报告,指出:扶贫工作不可忽视边远山区和华侨农场,不可忽视经济发达侨乡中目前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归侨,不可忽视城镇夫妻下岗的归侨,不可忽视高校科研单位生活困难的归侨知识分子,并发动侨界力量,设立济困扶贫基金。 福州、龙岩、宁德、泉州、南平等侨联群起响应,目前福州市各级侨联动员和引导海外乡亲捐赠一笔资金,目前有1000多项贫难侨基金,重点侨乡福清市几乎每个乡镇侨联都有专款扶助贫侨。同时他们争取党委、政府和民政、劳动部门的支持,经过调查摸底,把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侨界人士纳入“春风行动”,帮助解决“三个一”(提供一个工作岗位,一套廉租房和一部自行车),鼓励他们再就业,自强自立。 龙岩市侨联发动4000户归侨侨眷综合开发山地,种果栽树30万亩,总投资达6000万元,安排就业18000人,而且每年召开归侨侨眷山地综合开发经验交流会,表彰典型。漳州侨联建立再就业培训中心,培训服装、电子设计,从1999年创办以来,先后培训1200名人员,基本应聘就业。政和县侨联副主席钱正安农艺师,对草菌技术造诣较深,几年来推广草菌技术,使当地归侨侨眷种植草菌产量翻倍、质量提高。三明市侨联了解到改制企业归侨侨眷的社保和退休金难兑现,便深入企业与领导、工会座谈,推动问题的解决。内陆新侨乡——明溪县侨联和沙溪乡侨联,为闯荡欧洲的新移民举办外语和缝纫电车技术培训班,组织教师教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日常用语,并编成小册子,为新出国人员在异国他乡语言交流、谋生立足打下基础。 各级侨联还与高校、医院合作组织侨心义诊队,到华侨农场、偏远山区为归侨侨眷开展义诊活动,送医送药。在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侨联组织牵挂着归侨侨眷的安危,及时组织慰问活动。今年8月,三明、南平、永春等地发生百年未遇的洪灾,损失惨重,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有侨联干部忙碌的身影。洪水还未退去,省侨联领导就出现了灾区,在泰宁往建宁路上,公路塌方,侨联干部弃车徒步,搭上临时调来的车辆,又开始翻山越岭、走家串户,送去慰问金。受灾无助的归侨见到侨联的亲人,眼含热泪,真是天灾无情人有情。 福建省侨联还注意发挥社会力量,为侨界解忧难。今年9月,他们在省民政厅、“福彩”中心的支持下,用10万福彩公益金向全省30多位贫困大学生每人提供3000元的资助,让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被厦大录取的侨眷何小喜家境困难,借钱上大学,他请到福州代领助学金的父亲捎话:感谢侨联组织、感谢社会各界的爱心,一定要刻苦求知,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侨思我想,侨求我应,侨需我帮,侨困我助”福建省侨联主席李欲晞的一席话,浓缩了福建省各级侨联以侨服务、维护侨益的实践,侨联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维权工作,与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心连心。 凝聚侨心,运用侨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83亿元兴办公益事业,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之中70%来自侨港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侨务工作的重视,倾注着侨务工作者的心血,也离不开全省各级侨联维护侨益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