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侨办资助归难侨大学生座谈会在难民培训中心召开
2001年11月28日
华声报讯:广东省侨办2001年度资助贫困归难侨(子女)大学生81人。为了解受资助的归难侨(子女)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倾听意见,省侨办于11月25日上午召开受资助的贫困归难侨大学生座谈会。在广州就读的20多名受资助学生参加了座谈会,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仲凯农业技术学院等高校。 来自鹤山市合成华侨农场的难侨子弟陈基华,三岁时父亲就辞世,只靠母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自上学后,学费一直依靠叔叔接济。今年,他以高分考上了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省侨办及时给予3000元资助,坚定了他求学的信心,现在已投入了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他热泪盈眶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非常感谢省侨办的资助。如果没有省侨办的资助款,我想我们现在不可能在大学中接受高等教育。" 座谈会上,受资助的学生汇报了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同学们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珍惜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纷纷表示一定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同是来自梅州市蕉岭华侨农场的归侨子女房颖凤、罗丽娜两位同学,现就读于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学期间,经过刻苦努力,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分别担任了班长和副班长。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2000级学前教育师范的蔡晓愉,深深意识到"有更多比自己家庭境况更差的人"。她已经报名参加希望工程的"灯塔计划",利用寒暑假到边远山区支教,正如她所言:"在接受省侨办资助的同时,也应积极回报社会,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省侨办农场与难民工作处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刻苦努力地学习,成为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广东侨网黄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