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在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演讲

《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 温铁军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200478

006.jpg

温铁军研究员在大会上发言

    每当这个时候,就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家是最没有学问的。我原来只是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人员,为中央的决策服务,干了这么多年,跟大家学了很多东西。去年,不知怎么着,被评上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参加这次大会听了大家经验介绍,感到很有意思。这些经验里不能说都具有典型性,但确和现在这几年我们国家总体上经济高速增长,各地注重利用国有农场系统土地的趋势相一致,这是一个特殊条件,也是一个优势。我们说国有农场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制度方面的比较优势的。凡属于有大幅度增长的地方,无论广西武鸣华侨农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还是广东介绍的大旺华侨农场,基本上都是很大程度上直接享有了工业开发过程中间的几何级数增长的级差级数。一旦这个区位的优势和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了,那就从一般原来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就变成级差地租,这个级差地租和农业上讲的级差地租不一样,它是一个把土地用于农业时,只产生绝对地租,一旦用于工业了,这块土地的地租就变成了几何级数上涨。其实我们看得很清楚,只要有工业化条件的地方,而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大的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和过去城市土地资源相比,当然具有资源条件好的优势。而只要能够有开发条件,只要能把过去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那产生几何级数大幅度增长的其他地租,就等于被我们占有或分享。因此,过去如何差,现在如何好,其根本或本质性原因就在于这个农场它有条件占有或分享这个土地变性的级差地租收益。从农业用地变成工商业用地。其他的没条件形成土地变性的这块收益的农场,也不必觉得自己不行,只不过你所处的农场区位优势不够,没有能够直接和工业化城市化相关而已。这点,首先应该讲清楚,当然这和地方农场的班子如何开拓进取有关,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土地变性收益由谁占有或分享。其中那些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呢?我看大旺这个材料里最后一页虽然短短一两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他们搞了一个“同富裕工程”,用回收土地安置资金来组建职工及农场居民参股的股份公司,叫同富裕公司,干嘛呢?重点是兴建招商厂房、住宅商铺,并对外出租。出租的租金用于股份分红。广东这件事很早就试行了。1997年或1998年,广东省委在全省范围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社区股份合作制。当广东整体加快向工业化发展期间,曾引发了尖锐矛盾。1994年,我当时在广东作土地调查时,省里的同志告诉我46%上访告状群体、治安事件产生于土地纠纷。工业化开始发展当然要占地,占地农民就不干。93、94年前后,广东珠江三角洲工业加快发展的地方就出现一种新的办法。农民把土地作股,把工业资产作股,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收益。凭什么呢?凭出让土地,这就是最初的股份合作制。土地股做了两、三年的实验。

    当时我们一直跟踪,认为他能够有效化解土地纠纷,让原来在土地上谋生的农民能够分享工业化所带来的级差地租的这块增值收益,广东全省推广。大旺华侨农场可能是全省推广一种让农民分享地租收益,大旺农场让职工场员可能能够分享地租收益,最后拿地租作股份分红。这个经验,在那些有条件工业化的农场比较值得重视或参考借鉴。在大旺农场比较注重制度安排,注重改革内容,但是有条件,因为有大量的外资进来,能够达到几十亿的规模,因此可能出让部分的级差地租给职工场员。而那些相对来讲引资规模、开发区面积不是很大,有限的级差地租收益,用于满足开支尚且不足的地方,恐怕就很难有这样一种分享,这也是讲究条件的。我从刚才几个发言的经验里面,学到的第一点。就是有区的优势可以工业化的农场,实际上其本质经验是占有土地变性所产生的增量收益。但问题是如何分配,大旺农场的这种分配办法是比较合理的办法,希望其他工业化的农场可借鉴。  

    第二部分经验是那些没有条件搞工业化的农场,有些应该说农场本身自然条件不是特别好,比如说,福建的长龙华侨农场,以种茶为主,是山区,而且原来是开的荒,生产条件并不好。过去不是没有调整产业结构,也调整了结构,上了茶叶,最后效益不好,加工厂也不行,茶园效益不好,总体情况很差。但是在这些仍然以农业为主的农场,以农业为主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什么秘密,关键是看你对市场需求到底把握得怎样。比如,云南的陆良华侨农场,过去产品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产业结构后改变成以发展优质稻、蔬菜及其它能够产生更大商品率的经济作物为主,它的调整相对比较成功,后来又发展种植花卉等等。相对讲它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充分,因此实施了这种改制。但另外的农场在实施改制过程中,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实行“两田制”,即给农场职工一份保福利的保命的田。另外一块田把所有的税费,乃至于水费、电费全部承担起来。保命田的收益由农场职工自己完全占有。它连绝对地租都没有,实行零地租政策,不交承包费,不交农业税,不交水电费,什么都不交了。这块地给职工,用于保证一家人的生存,然后把其他的土地和你生存保障无关的集中起来连片开发。这是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级差地租的一个办法。

    我们在1988年总结山东平度“两田制”经验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前辈杜润生老先生,他是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主任,那个时候向他汇报时,他说这个办法好,好就好在你把土地的功能作了划分,土地有双重功能,土地既承担着生产功能,也承担着农民生存保障功能,你把这分开了,你让那份保命的、保生存的福利田、口粮田去承担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而把其他的承包田剥离开了,由村里集体统一掌握,规划了以后,成方连片对外招标承包,这样就产生了其它地租。在没有规划,农户分户承包时,一户承包三、五块七、八块,十几块那产生不了其他地租,奥妙就在这里。而一旦把用于农户或场员、职工保生存的地划出来了,其他的土地把它成方连片,按山水田园路规划了,把它集中了。它对外的承包或对外转让就可产生一块级差地租了。由于这些地是连片的,第一个进来的是200亩,一个承包户包了70亩,他先成规模的包了一块,然后接着第二拨他又发展200亩,带动别人进来承包。那就是说,原来的绝对地租到农业上的级差地租,规划好的连片以后就产生了其他地租,那就有了增量地租收益,有了增量地租收益就可以用来支付农场职工分配的福利田费用。你打掉了承包费、农业税、水电费,就是从增量的级差地租来的。看到第二部分经验材料时,对没有条件去搞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还是农业用地,你怎么能够使农地的文章做活,也向你们学到了很多经验。当然这个经验八十年代就有,后来1996年被否了。六年以后,2004年又回来了。总之,世道轮回,风水轮转,这事情多年前是好的,后来被否了,现在可能还是好的。总之,大家还是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地来考虑自己本场的实际情况来推进相关的制度安排。我说这个“两田制”的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这个农场能够对外连片承包的土地这样一个前提条件。陆良华侨农场一定程度上利用这种办法,把过去较高的社会亏损开支完了以后,大概现在只剩下生产性亏损40万了,这是减亏的重要的一个办法。希望其他的同志好好看一看这个材料,这个是大部分农场地处山区或农区,不一定有条件办成工业开发区,但他们仍然有可以内部调整的办法,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福建的长龙华侨农场、茶场的重要经验。它过去结构调整了,种茶,那是经济作物,并没有种粮食,过去为什么亏得一塌糊涂?好了,现在改制了,改成职工股份制,这客观上和工业企业不一样,为什么?因为茶叶加工和生产是高度相关的,如果你的茶叶生产质量不好,你上再好加工设备,你也加工不出好茶来,所以这个职工股份合作制,把茶叶种植生产和茶叶加工之间过去的交易关系改变了,咱们都是股东了,而且茶青入股,减掉了一大块交易费用。生产者是股东了,企业加工参与也是股东了,最后按整体的最后收益分红。这就把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利益连为一体了,这个股份办法叫连股、连心、连利,这种办法恐怕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上的一个改变,这把交易关系改变为内部的生产链条。你的生产和我的加工是两个链条的结合,没有中间交易,如能把它放到社会上来看,它少了一大块税,没有增值税,如果到社会上去收购,就要交增值税。而如果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原材料加工,并没有什么交易,因此不在交易上发生的收益就没有增值税。类似这样的办法,如果被那些正在进行机构调整,正在发展相关的商品化比较好的农业生产的地方,如果能够借鉴的话,我想制度效益发挥很大,当然,其他方方面面的还有很多经验。

    第二方面,我想汇报一下最近一些和我们发展相关的问题。去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较多,把过去的追求GDP抓招商引资变成追求综合发展,强调五项统筹,这个重大战略转变方针的提出是执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表现。为什么?“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大多数人的最根本的利益。片面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执政党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同时又是一种高耗材,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型的增长。五十年我们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但我们资源消耗量增长了40倍。去年我们创造的GDP占了全世界百分之四点几,但我们消耗了55%的水泥;我们进口原油1/3,消耗全世界8%左右的石油;14%的煤炭;30%的铁矿砂,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我们的GDP增长了,但我们消耗增长得更快。所以,中央去年强调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转变,目前的增长方式不能体现“三个代表”的原则。这种粗放增长,引发的严重后果是什么?我刚才讲工业化,为什么讲其他地租,其实就在我们高速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大规模圈占土地,把原来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然后各级地方政府直接占有土地变性的级差地租收益,成为以地生财,甚至成为以地套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温总理请了七位专家来讨论现在的宏观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我也在其中。在汇报这个问题时,我说1992年-1996年的第一轮圈地运动发生的过程中,我们做了调查 ,指出这不是一般的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而是各地政府为了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搞的以地生财。第二轮圈地运动发生于2001年,激化于2002年,延续了两年时间。时间比上次短了一半,但占地规模是上次的二倍,时间短了一半,规模大一倍,远比上次严重得多。从开发区总量来说,上次是8000多个,这次是5700多个,总量比上次少,但占地规模是上次的二倍,几近疯狂的程度,为什么?那是1998年以后,实行金融改革,金融系统的垄断化,导致地方严重缺乏资金,怎么办?以地套现,只要把地占了,就能把地抵押,到银行套得几十亿元资金,上次叫以地生财,这次叫以地套现,都是违规违法的。这不是一般的工业化使用土地,据调查,现在有七个省土地储备有170万亩,大量开发区滥占耕地,并造成土地闲置,并不是一般工业化需求或城市化的需求。因为滥占土地导致农民大规模上访告状,各地引发严重的不安定。            

    中央现在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这对地方以往的传统增长方式是很大的不利,怎么办?我主张调整,一方面向上的调整,另一方面靠改革来适应。改革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你如何获得资金。过去大家都是以地套现,现在以地套现你要打住了,那如何获得资金?第二,你如何获得土地。 如何获得资金,希望大家注意,其实现在资金过剩,不要拿资金所有者当爷爷,因为他背上背了非常沉重的包袱压弯了腰,就象爷爷一样。现在资金是过剩,只要制度安排资金,就会源源不断的来。因为资金是趋利的,它一天没利就要支付别人的利息,不要以为招商引资这个资就象过去一样是老大,不对。现在不但中国资本过剩,全世界都是资本过剩。  资本之所以到中国来,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尚未资本化的实物资产和资源,它来是要占有你的资产的资本化和资源的资本化的那个收益。

   侨办请我到农场考察了几次,我告诉他们,你们的资源应该自我资本化,收益才会被你们留住。我有一次给福建的一个农场出主意,它有3万亩速生生态林,有几百万的债务,要上削木片的简单加工厂,没有钱。我说你要安排一个制度,第一,先把3万亩的速生丰产林搞一个卖断青山的市场。因为每年树茎在加粗,这是绿色银行,很容易得到投资。树林可以切分,以十亩为单位或百亩、千亩为单位,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青山价格。发育活林木市场,我来买你的青山,我到银行拿到流通贷款,短期的,等于就流通起来了,只要你有下家,马上钱就来了,来了以后你就可以上木片加工厂,你的资源不是砍树卖给别人,而是卖木片,加工就上来了。整体上这个环节就拉长了,把资源变成了资产。而下一步,你这个项目还可以跟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整合在一起,可筹到更多的资金。关键在于资源要向资产转化,如果实现了这个转化,我们根本就不缺资金,会有很多有钱的投资商来找你。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大头的资源没有把它转化成资产,尤其不善于把它转化为资本。因此,老是捧着这么大的资源饭碗来要饭。连几百万的资金都搞不到。这件事情是非常之不合理的。在资本过剩条件下完全可以搞得到,只要你做。第一,要有新的办法,不象过去那样招商引资,要有新办法来自我资产资本化。福建那个农场的领导一听就明白了。资产自我资本化,就可以把收益留在当地,留在本场了。顶多跟你合作的公司分享一下。占了百分之几,总之,你的事业就搞活了。这是第一个需要提醒的问题,怎样弄钱,简单一句话自我资本化钱就来了。

    第二个问题,用怎样的制度来自我资本化,这就需要根据农场情况具体设计。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土地是稀缺资源不可简单的市场转让,不可简单的把地卖了,国有农场所占的土地,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是低成本的,为什么?因为不必从农民手中征占过来。这几年中央关怀国有农场系统,尤其关怀华侨农场,把你们的社保、医疗逐步解决。就是把土地上人口基本保障负担,由国家接过来了。你的土地本身就是国有的,又不再承担土地上人口社保,你当然得到土地成本要低得多了。因此,在这里办开发区,那块级差地租,那才真是几何级数的,短期内会创造极大收益。今后土地资源稀缺,许租不许卖,工商业用地你干吗要一次性交足70年的地价款?国家并没有给他土地所有权,因此什么叫买卖,不过是使用权而已,既然是使用权,为什么不允许人家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直接把土地出租呢?为什么讲大旺的经验非常可贵,就是因为他让原来的土地的收益者,让华侨农场职工继续用租的方式受益。其实用租的方式开发商也可以节省开发成本,他不用一次性支付70年地价款。原来的土地上受益者可以长期受益,按年收租金。为什么工商业用地一定要实行地租制?因为工商业今年能办明年也许黄了。随着竞争加剧,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你引来的是个一般的制造业,生产鞋帽、塑料盆碗,这种行业极容易在竞争中出现问题。因为他没有技术门槛,是个人就能办,甚至过去有技术门槛的,装空调的、装彩电的,现在连浙江的农户家庭经营都能装空调,买散件一块一攒,没有品牌的,几百块一台,这是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使得一般制造业利润大幅下降。工商业风险,老实说,除高技术的产业,一般产业的风险都在加大,利润都在下降。所以才有极大的积极性来占地套现、拿钱。所以提醒各位有条件搞工业化,有条件招商的地方,你们土地的成本最低,国家把土地的社保拿走了,由其来承担了。因此切不可以以为招了商就万事大吉。以往把招商指标分解到所有部门、所有干部,这种做法一度是有效的,今后我们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来合理安排我们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是租。请大家注意,这次中央叫停土地审批,但并没有叫停非土地审批,你不再征占了,我租给你,没让你征占,就没有审批的问题。这种压力下来后,你改换一种方式,你就没毛病。你也不搞开发区,谁要办厂,我租地给你,不转制,没毛病了。也没说不搞基础建设,也没有把土地变成让开发商拿钱,都没有。我们主张两个东西,第一叫工商业用地租赁,第二叫基本建设用地作股。这两个东西,我们正在做建议,希望今后纳入土地管理法修改意见。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制度调整,调整经济结构可能地方都会做。但改革没有一定之规。要因地制宜,要因时制宜。建议大家,这次经验交流好的经验,不要光把眼光集中在哪个地方哪个农场创了多少个亿的收入,还是认真琢磨真正起作用的改革经验,找到可借鉴的回去参考、借鉴,充分利用这次中央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机遇,抓紧做好上述两个方向的调整,加快华侨农场的发展,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