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利用华商组织平台促进侨务经济

2004年12月21日

广州市侨务办公室

    
    一、 华商企业是广州经济腾飞的启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广州是我国的重要侨乡城市,广州籍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共计达300多万人,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广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侨胞侨眷帮助祖国和家乡发展强大,同时也在自己家乡把握发展机遇的热情十分高涨。许多华侨华人、港澳企业家纷纷来到广州营商做生意,支持家乡建设,广大归侨侨眷也利用侨资兴办起众多的实业,他们引入新的发展观,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成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的启动力。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华侨、港澳资本占了引进外资的八成到九成,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每年以几十个百分点甚至数倍的增速发展,使广州的经济较早的走向市场,较早的参与外部的合作和竞争,率先迈出了多形式发展的步伐。直至今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过去了,广州各类民营企业在迅猛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着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广州的民营企业这一群体中,“侨的成分很重,侨的关系很广,侨的味道很浓”。在众多民营企业的“细胞”中都蕴藏着不少侨的资源和活力,这就是广州民营经济的重要特点。目前包括众多的荣誉市民企业、华侨华人和港澳资本企业、归侨侨眷民营企业和学成回国创业的海归派企业,成为了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也成为我市侨商会组织的主要构成。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政府角色的重大转换。以前的侨务经济,政府侨务部门自办企业,统揽管理,成为侨资侨界企业的行政主管或挂靠主管。在资产、经营和利益分配上政企不分,企业不能够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政府角色严重错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代表政府行使管理华侨事务职能的侨务办公室,在经济转型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今后开展侨务经济工作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随着经贸工作的社会化,侨务经济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才能实现侨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摸索,寻找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轿界企业不是某个行业或专业性的群体,而是一个有“侨的成分”的组合体,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侨乡或一些地区甚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群体有如下一些特点和优势:一、与海外联系密切,信息渠道宽,经营理念新;二、掌握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形式灵活,熟悉国际市场规则,销售渠道畅通;三、企业优秀人才集中,资金来源广泛;引资引智能力较强;四、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引起政府和各界的重视;五、侨的活力和资源的互动合作会给本地社会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带来更多的机遇;六、侨是一种民族资源、动态资源,经过有效的整合,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广州也正在布局新一轮发展的蓝图。海内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侨界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互动合作,抢抓发展先机,也有利于我们推动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实现“双赢”。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是为侨服务,侨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所以侨务部门以为三大任务服务为宗旨,搭建好侨界企业群体团结合作互动的平台,推动实施“动力延伸战略”,促进侨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侨商会的地位在发展中提升
    
    早于1990年3月,广州市侨办即发起成立了广州市华侨投资企业联谊会和侨属企业协会(简称“两会”,广州市侨商会的前身),成为全国侨界最早成立华商组织的城市。两会成立后,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联络了一大批的侨界企业家,为不少在投资和经营中遇到困难的侨界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协调、服务和帮助。从此侨界企业日益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广州市的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可以说,广州市的侨字号企业,是和广州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侨界企业正日益走向壮大和成熟,并在广州经济发展的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阶段侨商组织主要的聚合力是政府对侨的优惠政策,以及侨务部门的直接管理和协调、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1999年6月,广州市侨办又改“两会”为广州市侨商会,以期进一步发挥侨力资源的优势和桥梁作用,促进广州侨务经济的发展。商会成立至今,在团结侨界企业、维护侨商和归侨侨眷企业家权益,为广州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商会工作也成为侨务部门在新时期开展侨务经济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2003年7月,广州市侨商会完成以广州荣誉市民企业、华资港澳资企业、侨资民营企业和回国创业人士企业为主体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目前,侨商会设有会长一名,5名常务副会长,12名副会长,理事183人,商会办公室有3名专职人员。侨办有一名副主任兼常务副会长,另聘请省、市和一些部门领导兼任名誉会长或顾问。经济科技处全体人员和各区、县级市侨办分管经济的主任和经济干部协调工作。部分有条件的区,在侨务部门的推动下,也成立了区一级的侨商组织,独立或配合市侨商会开展工作。新一届的理事会,正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扩大联络层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拓展会务,积极扮演作为广州侨界企业的龙头,沟通侨界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服务于侨商,服务于新时期侨务工作的角色。
    
    2003年8月侨商会与香港中小型企业商会、香港国际管理专业学会联合组织了近40位香港企业家到广州作CEPA的商机考察,重点考察了广州批发零售市场,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州侨界企业座谈;积极配合第二届中国国际西餐文化节暨2003’中国(广州)国际西餐、酒吧行业展览会的招商工作,向海外、港澳地区20多个侨社团及企业、广州地区侨界企业发去信息和邀请函,组织企业家参展和参观。2004年6月底,举办侨界企业持续发展政策推介会,邀请市政府有关部门就支持侨界企业发展进行政策推介和现场办公,200多企业代表到会交流咨询。
    
    商会还设立了会长活动日制度;,每季度由正副会长轮流主持,举办一次主题活动日,各正副会长、秘书长、侨办领导及相关人员聚首一堂,听取工作汇报,研究下一阶段工作,同时进行文体活动等联谊交流,通过会长间的信息沟通,也达成不少合作项目。
    
    近两年商会与侨办一同组织了3个考察团赴新疆、兰州等西部地区考察,组织企业参加哈尔滨冰雪节、陕西黄帝陵活动、广东省华侨农场经贸洽谈会、海外江苏之友活动等,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在广州或东莞举行的安徽投资环境介绍会、亳卅招商会、江西产业梯度转移洽谈会、南京江宁区投资环境介绍会、新疆建设兵团项目介绍会等。
    
    今年8月,我办与广州市侨商会联合主办了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和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销会。100多家侨界企业以及留学人员企业参加了展销活动,参展行业包括房地产、服装、玩具、化妆品、餐饮及高新科技等。向广州市民和海内外嘉宾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市的侨务工作成果,彰显了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的爱国爱乡情怀,展现了侨界企业发展、壮大和为社会贡献的历程,展出了侨的特色和风采,加强了侨界的联系和沟通,扩大了侨声,在海内外侨界及我市社会各界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广州市侨商会、东山区侨商会、天河区侨商会联合或分别开展慰问扶贫、推荐企业家参政议政等活动,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三、 侨务部门指导商会工作的几点体会
    
    侨务经济科技工作在整个侨务工作中有着极重要的位置,整个侨务工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侨务经济科技工作的成果。而侨务经济科技工作是通过企业来发挥作用的,许多与海内外企业的联络服务工作本身就要求要有一个机构。侨商会作为华商组织由于是侨界企业一个综合性能起协调引导联系服务作用的组织,因此其必然就成为侨务经济科技工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自律组织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自律组织来承担,是政府角色转换的目标,也是商会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侨商会作为华商的组织今后在维系侨界企业的联系服务和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整个市场经济的架构朱完全建立起来前,政府过早的完全退出放手不管,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的现实困难仍需要政府帮助协调;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规范发展,转变经营机制、做大做强方面,政府仍有较多的责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根据国情,结合地区实际,循序渐进的处理好政府与华商组织以及侨务经济科技工作间的关系。目前我们在处理侨办与商会的关系,在对商会的工作定位上是:在会长的领导下,在侨办的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各项服务和联络沟通协调工作。作为侨务部门首先要重视、支持和建设和推动华商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从人、财、物力上给予华商组织更多的扶持,促进华商组织逐步建立起协调侨界企业与政府联系沟通桥梁的机制,树立华商组织的威信。充分尊重商会并增强他们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和工作主动权,而不是把商会办成“二政府”。会员企业与商会之间在享受服务和提供会费上的权利和义务要对等。
    
    其次,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新生事物,需要扶助。我们提出要把侨办长期建立形成的内、外两方面资源交给商会,帮助商会承接利用好各种资源,加强与海外商社团和国内商会以及各地政府侨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使商会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三,在华商组织的架构搭建上,可考虑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既有紧密型、又有市、区、镇一环扣一环的结构方式,形成有效的指导,利于实现侨力资源的内部整合和资源共享。
    
    第四,在侨务部门对华商组织的具体指导中,要注意一是要立个好章程,市一级千万注意起点层次不能低;二是要选好人,要有一个既热心商会工作,又有实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会长团,还要配备好有能力肯干且人缘好,能维系一批人,协调组织能力强的、能正确领会贯彻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意图的专职的秘书长;三是在需要与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沟通时为商会提供方便,介绍更多的资源鼓励更多朋友参加以壮大组织;四是适时推荐侨商进入人大政协,鼓励其参政议政维护侨商权益。
    
    第五,华商组织主更以团结和服务华商,争取和维护华商及侨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宗旨,要十分重视和开展好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服务和开展运动是凝聚方、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本,要注意开展和创建出一些品牌性的活动,以提高华商组织的知名度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