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办好深圳“侨商之家”
2004年12月21日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
深圳市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人华侨35万,港澳同胞35万,归侨侨眷30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纷纷来深投资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有侨资企业2万多家,投资200多亿美元,每年缴纳税款100多亿人民币,容纳就业人员100多万,捐赠公益事业30多亿元。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华侨、港澳同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服务侨商,为侨商构筑一个联系沟通政府的桥梁,凝聚团结广大侨商,为祖国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我们于2000年3月18日成立了深圳市侨商会,2002年3月29日更名为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几年来,商会在各级侨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摸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办好商会,服务会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会员拥戴,获得同行赞誉,受到市政府表彰,被评为“优秀社团”。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 只有用“以商联商,办会为侨”的理念组建商会,商会才会充满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组建和发展侨商会过程中,我们在市侨办的指导下,确定了“以商联商,办会为侨”的理念,注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以市场经济规律和社团组织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和发挥社团的民间性和独立性。从组建开始,在组织机构和章程的定位上较准确地体现了民间社团组织的特性,突出“民”味,淡化“官”味。二是以侨商联系侨商、侨商引带侨商的观念为着跟点,确立侨商会民间社团自我管理的模式,我会按照国际惯例,由会员民主推举优秀侨商担任商会会长,选举产生以侨商为主的理事会、监事会领导班子,形成了“以商联商、在商言商”的特色,增强了侨商会的号召力、凝聚力。三是以市场化和人性化的运作机制为蒋脚点,有效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团组织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明确会员(会费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尽最大努力为会员着想,充分维护会员应有权利的同时,也就是为商会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组建侨商会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处理好推荐侨商会领导层人选问题。除了投资额大小、投资时间长短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以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作为一条重要的选人标准,这是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出的重要经验之一。我们在推选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理事、监事等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时,十分注意以上标准。我会现任理事会成员中,有全国政协委员6人,广东省政协常委及委员11人,深圳市政协常委及委员22人,深圳市荣誉市民15人;从而提高了我会在政治、社会、经济层面上的影响。第二,处理好与政府侨办及其它部门的关系。要办好侨商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侨办的支持。在大原则上,我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办会;在业务上,双方之间保持沟通、商议的良好关系,尤其悬在商会的具体事务上,侨办作为主管部门,我会在决策充分听取市侨办的意见和建议。双方建立起良好协商工作机制;从而在充分得到政府信赖和支持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了商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三,是处理好建章立制和规范运作的问题。制订一部好的社团章程,建立较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一个商会规范运作的保证,也是一个社团组织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标志。因此,我们在广泛征求侨界、工商社团专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按社团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侨商国际联合会章程。在执行《章程》过程中,严格体现了民主集中议事规则、财务报告透明规则、分工负责制和定期例会制等规则。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理事会议,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监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商会秘书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每月财务收支均以报表形式送达每位理事、监事,并在每次理事会进行审议。通过实施以上原则和方法,我们认为有三点好处:1、有利于增强侨商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2、有利于增强侨商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信赖和支持:3、有利于建立商会公开、透明、合作、互信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妥善解决侨商会活动经费,无需增添政府负担。 二、
只有尽心尽力为会员服务,商会才会真正成为“侨商之家” 把商会办成“侨商之家”,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标准。为着这个目标,我们始终坚定一个理念:把侨商会办成侨商自我管理,争取侨心,凝聚侨力,更好地为侨商服务的民间社团。 1、组织考察投资环境和参加招商活动,建立商会网站,为会员寻找商机、发展事业提供服务 我们每年都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到国内省市考察和参加深港两地招商会,使我们的会员经常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情况,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寻找商机。不少会员在国内很成功的投资项目,就是通过参加考察和招商活动发现、或者是利用这个平台牵线搭桥而获得的。 与此同时,商会还建立了侨商网站,网站不仅有商会的简介、服务范围、会员业务、产品宣传等内容,还有全国大部分省市当时的招商项目。所有这些,对会员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2、设置求助信箱和热线电话,经常走访会员,为会员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服务 为了让会员在遇到难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商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特别设置了求助信箱和热线电话。商会秘书处还经常走访会员,了解情况。对于会员需要协助解决的难题,商会从不怠慢。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协调会员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 3、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商会聘请了多名资深法律专业人士为常年法律顾问,协助处理法律事务,使有需要的会员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较好地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4、举办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班,为会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服务 商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举办各种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班,请专家和政府部门领导讲课,为会员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服务。先后举办过“中国‘入世’后的税务政策”、“‘CEPA’实施后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房地产政策研讨会”、“中老年保健常识”等多次讲座,受到会员普遍欢迎。 5、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为会员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交往提供服务 商会坚持每年举办春茗会、中秋国庆联欢会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每两年与市侨办共同举办一次侨资企业文化周活动,邀请政府有关领导、部门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与全体会员一起联欢交流。丰富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扩大社交圈子,提供会员与会员、会员与政府、会员与社会互相了解、共叙友谊、共商发展的机会。 商会为会员尽心尽力的服务,赢得了会员对商会的拥戴,他们为自己是侨商会的—员而自豪。不仅本人积极参加商会组织的各种活动,需要捐资时都很踊跃,而且主动介绍自己熟悉的企业家加入侨商会,使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 三、 只有积极主动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商会才会有为有位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是我会三项办会宗旨中的两项,同时也是一个商(协)会能否有所作为,能否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坚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工作。一是加强对外联谊交往,为宣传深圳和国内投资环境及会员寻找商机创造条件。目前我会与几十多个境外社团建立了联系,其中先后拜访了泰国华人青年商裔等十多个社团,并与美国费利蒙工商总会等多个社团签订了缔结友好商会协议书。在国内与近100个社团和经济组织建立了联系,先后拜访了陕西省侨联、北京市侨商会等几十个单位,并与湖南总商会、成都市侨商会等十多个单位签订了友好商会协议书。与此同时,商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深圳及国内投资环境,协助政府引资引智。二是联通侨商与政府各部门、协调政企关系、协助政府处理侨商事务。三是号召、鼓励会员企业在国内做大做强。近年来有70%的会员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或者投资新的项目。去年,会长马介璋、常务副会长孙启烈、马伟武,理事郑松兴、梁满林共同投资26亿人民币,在深圳平湖镇兴建华南地区目前最大的物流基地——华南工业原料城。目前,项目首期已建成投入使用,有助于强化深圳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提升深圳综合竞争能力,也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构筑世界级制造业生产基地提供了条件。国侨办赵阳副主任考察该项目时评价华南城是侨资企业强强联合的典型,是侨资企业探索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新路子。 目前,商会会员企业不仅在深圳及周边地区有巨大投资,在北京、上海、四川、山东、贵州、云南、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市都有项目。副会长刘志强先生在广州、南昌、济南、长春等地的项目,历史钟永森先生在扬州的珠宝城项目,投资都很大。去年,商会会员企业——星光集团、深圳东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思创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的明星侨资企业。 回报社会,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侨港商的优良传统。我们商会根据这一特点,在鼓励会员企业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经常引导他们回报社会,扶贫帮困,捐赠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商会会员为深圳及国内的公益事业捐资超过10亿人民币。副会长刘志强先生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2亿多元:副会长黄楚标先生捐建外语学校、希望小学,捐资达6000多万元;常务副会长孙启烈、马伟武、林光如先生,以及副会长黄楚标、利焕南、黄光苗、陈红天、许亮华、苏晃南、罗伟清、理事吴荣基等人,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资都达百万或数百万之多;会员中还有一大批人对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贫困地区和国内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商会在前年8月,捐资30万元帮甘肃积石山县兴建一家小型医院;去年“非典”时期,商会捐资10万元给红十字会支持抗“非典”。 根据深圳市委关于“文化立市”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我们商会加大了对深圳文化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2003年底,由副会长黄楚标先生赞助200万元举办“深圳侨商东海杯全国马拉松赛”,宣传深圳,影响全国;2004年3月,我会出资举办“迎奥运、深圳侨商杯中国女排选拔对抗赛”,倡导市民学习女排拼搏精神,建设深圳,鼓励女排在雅典奥运勇夺冠军;2004年8月,商会常务副会长孙启烈先生又出资几十万举办“深习侨商杯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队际赛和嘉宾邀请赛”,为培养青少年高尔夫球选手作努力。上述活动都获得圆满成功,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 今年9月,我会举行“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四周年庆典”时,市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对我会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评价我会是“政府联系侨商、协调和办理侨商事务的助手”,这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商(协)会,有为才会有位。 四、 只有培养高素质的商会机关队伍,商会的各项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我们商会的领导都属于兼职,商会发展的大原则确定后,具体工作都要依靠商会的常设机构——秘书处来完成。加强商会秘书处建设成为商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是要选好专职秘书长,不但要热爱商会工作,还必须熟悉党的侨务政策,在政府侨务部门和商会领导班子之间起沟通、协调作用。我会现任秘书长是一个有20多年党龄、从事政府侨务工作10多年的同志,了解党的侨务政策,熟悉侨务工作,具有机关工作经验,深得侨商好评,而且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我们商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是要选配骨干力量。综合性商会兼具政府机关和策划、会展性企业的工作特点,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好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团队精神,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近两年来,我们商会主办的几次大型体育赛事和会议,以及《深圳侨商》刊物的采编、出版和侨商网站的设置,都是在秘书长领导下,主要由骨干力量完成的。 第三是实行工作责任制度,任务落实到人,定期检查督促;实行绩效奖罚制度,成缭突出者奖励,懒怠者批评教育:实行聘用合同制度,适者留用,不适者解聘,实行市场经济人才竞争使用机制。 四年多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商会成立时间短,组织建设和工作水平仍存不足,与兄弟省市侨商组织和政府的期望仍有差距。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经验交流会,向大家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努力开创侨商会工作新局面,为深圳的社会、经济建设,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