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杰
陈素杰,女,辽宁省锦州市外事办公室侨务处处长。 陈素杰,自1985年调入锦州市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已17个年头,一直做侨政工作,从开始作一般工作人员、副处长,到93年任处长工作。陈素杰熟悉侨务政策、法律、法规,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在多年的侨政工作中,她能积极、主动、热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位来访的归侨、侨眷、华侨、华人以及上级转办的侨务信访信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来访者的信赖和赞扬,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对凝聚侨心,维护稳定,推动锦州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应作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侨务政策、法律、法规,熟练地掌握了侨务信访工作的业务知识,具备工作应有的政策水准。 多年来,陈素杰坚持学习上级制定的各项具体政策、法律、法规,注意研究、弄懂弄通,并经常组织处里的同事们学习讨论,使每一项政策都能准确的落实到来访者的身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辽宁省的《实施办法》颁布后,陈素杰能对照法律、法规找准政策,并根据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具体的实际情况,研究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建议,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符合政策、领导满意、来访者满意。自《保扩法》实施以来,锦州市纠正了50余件损害归侨侨眷利益的事情,帮助20余名归侨侨眷子女免于辍学,帮助18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160余名归侨侨眷子女被照顾就业,193名符合条件的“三侨”学生被照顾升学,237户归侨侨眷的住房得到照顾,17名建国后回国定居的归侨退休金的发放得以落实,切实维护了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陈素杰是其中具体的操作者,凝结了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而这与她娴熟的政策业务水准是密不可分。 二、在信访工作中,坚持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在《保护法》颁布后,陈素杰为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普法宣传。她和侨务处的同志们一起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利用走访、召开座谈会、表彰会、联欢会等时机面对面进行宣传,利用普法宣传日大造舆论。其次在办领导的支持下协调有关部门,每年都有重点的组织执法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典型侵权案件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如侨眷董海泉的房产于1957年在城市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被错改。1982年以来本人多次上访申述,经锦州市侨办、侨联多次协调,锦州市房产局于1992年正式确认错改事实,决定予以纠正并做了补偿处理意见。董对其处理意见不服,又多次上访,引起了锦州市侨办重视。于是锦州市侨办联合锦州市人大民侨外委、锦州市侨联提出了“关于解决侨眷董海泉私房动迁经济补偿问题的建议”并召开了联席会议。锦州市房产局重新做出了关于董海泉上访要求退还房屋产权的处理决定。至此,历时7年的上访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董海泉的女儿乌兹别克斯坦华侨董富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委托其父亲分别给锦州市人大民侨外委、锦州市侨办、锦州市侨联送来锦旗,锦旗上写着:“全心全意为侨服务”。 美国侨眷茅无为生前是锦州义县八中教师,退休后按照有关政策投靠锦州的女儿茅匀。1988年按照锦州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退休费归原单位发放,其医疗关系也一并迁回。但原单位迟迟不接收,造成生前1万多元的药费无处报销,茅匀多次上访有关部门,6年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2000年茅匀上访到锦州市侨办,引起锦州市侨办极大重视,委托陈素杰多次与义县政府侨办取得联系,与义县八中、教委、信访办等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尽管在工作中有很大的难度,但经锦州市县侨办的辛勤工作,终于使茅无为医药费报销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经常去基层调查研究,努力解决信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归侨侨眷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得到了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侨务部门的重视。 陈素杰作为侨务处长,深入到企业和下岗职工家中进行调查,了解职工下岗原因、职工素质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并积极走访职工所在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劳动服务中心、工商、税务等部门,商讨对策。 义县有40户归国华侨,是锦州市归侨比较集中的地区,他们基本上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朝鲜回国定居的。回国后,他们都安排在当时效益好的企业,但是近年企业不景气,几乎所有归侨职工都出现生活困难,这引起锦州市侨办的极大重视。在调查中,陈素杰发现这些企业短期内不能复苏,而这些职工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专长、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是靠单位特殊照顾走过来的,因此到其它企业安置的可能性极小。为使他们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锦州市侨办会同义县侨办研究解决办法,一是与义县侨办逐户进行走访,帮助归侨侨眷分析企业形势,反复解释只有采取多种就业门路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的道理;二是根据本人和其家庭情况帮助探讨从业的门路;三是积极协调辽宁省侨办及义县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的同情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帮助他们办起了针织加工点、朝鲜风味馆、幼儿园、日用品商店、养殖场、美容美发店、修车、修鞋点等,现在义县下岗归侨侨眷重新上岗的虽然不多,但在锦州市县侨办的帮助下,都找到了重新就业的门路,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四、努力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办实事 陈素杰常说,侨办是归侨侨眷之家,为家庭成员解决实际问题,是侨办义不容辞的工作。在侨务信访中她凭着一颗爱心积极协调上级及有关部门,为归侨侨眷先后解决了职称问题、子女就业问题、房屋动迁问题、退休费及药费等问题近十多件。如锦州市太和区医院副院长朝鲜归侨赵电令回国后,一直在医疗战线上工作,行政职务逐步提升为副院长,技术职称由普通医生晋升为主治医师,1997年被内聘为副主任医师,但因为学历问题而不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赵电令多次找到侨办,陈素杰也非常同情。她积极为此事与锦州市卫生局、锦州市侨联,还有辽宁省侨办取得联系,帮助他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辽宁省侨办和锦州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职称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朝鲜归侨姜德利的女儿想安排到教育单位工作,但因为是非师范英语专业毕业,难度较大,姜德到锦州市侨办请求帮助协调解决。陈素杰多次与锦州市侨联有关领导到锦州市教委协商,请求帮助安置,最终锦州市委破例将其安排在市内一所中学任教。 朝鲜归侨张风仪因房屋动迁问题与开发公司关系搞僵,并将申诉材料上访到锦州市涉侨五部门。陈素杰多次和五侨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沟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张风仪拒绝动迁不应该,但张要求给予补偿金和适当安排回迁位置是有道理的。于是,她和五侨工作人员去房屋开发公司协调此事。经过协调,房屋开发公司给予补偿金5000元,回迁位置也比较满意。 几年来,陈素杰靠努力去办、认真去办、顽强去办的务实精神,依靠法律的力量,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帮助,在侨务信访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归侨侨眷的信赖。同时锦州市归侨侨眷信访工作也受到辽宁省侨办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