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景凤
董景凤,男,山东省滨州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董景凤,自1994年分管侨务工作。1997年始他带领只有一名科员的侨务科,负责所辖县区包括侨务信访在内的整个侨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在侨务信访工作中,他以“惟恐亏待服务对象”的心态,坚持有访必接,接访即办,办必求果,妥善地处理了30余起信访案件。他的工作热情和严谨作风赢得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侨胞、港胞、归侨、侨眷的敬佩赞扬。 一、以法护侨,全力保护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8年多来,董景凤坚持以法维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正当合法的权益、真心诚意为侨服务,认真地处理每个信访案件。1997年7月中旬,当时的行署专员接到山东省委转来港胞柯、陈夫妇来信,反映他们在邹平县的合资企业因经营观念和业务运营发生分歧,提出将其股份转让给中方,其投资170.5万元人民币及利息一次性撤出并汇往香港。行署领导责承董景凤前去处理并限期妥善解决。董景凤感到此信访案件既关系滨州的形象又关系港胞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他冒雨乘长途汽车赶到邹平县,迅速向邹平县县政府领导通报,并与柯、陈夫妇及律师利用不同方式交谈十几次,有时交谈到凌晨一点。董景凤根据他们的心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了解法规程序、企业的真实状况、稳定他们的情绪。他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夫妇俩把要求提得更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另一方面艰难地说服中方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此件事情。终于将此事稳妥处理完结。随后他又协调地县领导分别设宴融洽感情,并将柯、陈夫妇送回济南。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为保证工作的严谨,记工作笔记就达万余字。经过15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使纠纷得以妥善解决。行署领导对董景凤妥善处理此事的工作精神和负责态度给予高度评价。港胞更是出自内心的感激,表示将继续为滨州的经济建设出力。9月份,得知董景凤随团前往香港招商时,柯、陈夫妇在香港积极帮助开展招商活动。不仅主动无偿提供项目推介会的场所、交通、饮食、而且还负责会场布置、会标等具体事宜,邀请了32名企业界人士、新闻记者、经济官员出席。 二、用心爱侨,把归侨侨眷的期盼变为现实。在侨务信访工作中,董景凤急归侨侨眷所急,办归侨侨眷所需,用真情处理归侨侨眷的每件来访。朝鲜归侨李士成之女大学毕业后就业遇到了困难。2001年8月李先生电话找到董景凤请求帮助安置儿女就业,并提出到高校任教。董景凤想,子女就业是归侨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如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李士成所办民营企业正常的经营,也不利于把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关怀体现出来。在滨州市外侨办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他根据“适当照顾”的政策向滨州市市政府写了专题报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女安排到滨州师专任教。在争取到分管侨务、编制、文教的三位副市长的支持后,董景凤又协调人事、教育等部门,还请办主任利用曾在师专工作过的优势做学校的工作,很快办妥了全部安置的手续。9月4日董景凤亲自将归侨之女送到师专报到上班,使归侨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经营,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信访前头。董景凤在长期侨务信访工作的实践中感受到,归侨侨眷出现上访问题多数是因为其工作、生活环境发生逆向变故形成的。因此,他注意了解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归侨侨眷情况的变化,把工作做在信访的前头,既保护了归侨侨眷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又维护了社会稳定。滨州市纺织工业是支柱产业,仅市直就有几万纺织工人。在纺织业“压锭”调整期间,为防止出现因产业调整归侨侨眷职工失业而出现上访现象。董景凤就与纺织部门及企业的领导早打招呼,要求给归侨侨眷以“适当照顾”,因而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一个上访者。滨州所辖县区是多自然灾害的区域,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董景凤在主动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汇报归侨侨眷灾情的同时,深入到相关县区在农村生活的归侨侨眷家中及田间地头了解详细灾情,发放救济金,商讨生产自救的办法。使归侨侨眷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由于注重做好信访基础工作,及早解决信访诱因,几年来滨州市归侨侨眷不仅没有越级上访的,而且信访案件逐年下降。2001年度滨州市全市归侨侨眷因各种原因进行信访的仅2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