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王秀兰

    
    王秀兰,女,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侨务科科长。
    
    自1990年调莒南县侨办工作以来,王秀兰十几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侨务事业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善良和锲而不舍的工作毅力,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侨胞和侨眷,竭尽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倾尽爱心帮助每位需要帮助的归侨侨眷。十几年来,王秀兰在侨务信访工作中先后接待来信来访近千人次,结案率达100%,被誉为归侨侨眷的贴心人。
    
    一、建档立制,为做好侨务信访工作打好基础
    
    王秀兰把摸清侨情建立健全各项信访制度作为做好侨务信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从1993年底开始,王秀兰就着手做起了新移民调查登记工作。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村里,只要听说有出国的,她就充分利用节假日调查走访,想方设法了解情况。由于办公室车辆有限,骑自行车走村串镇是王秀兰的家常便饭。她总是找到出国人员的亲属,了解他们在国外的情况,并逐个落实。另外,她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第一手材料,确定在海外已定居后,就为他们建档立卡,形成了一整套新的侨情档案。1998年结合为归侨侨眷发放身份证,王秀兰又开展了一次全面侨情普查,进一步充实了侨情档案,为近300人颁发了归侨侨眷身份证。因为了解侨情全面,王秀兰做起侨务信访工作就得心应手。为使全县的侨务信访工作规范化,王秀兰从1995年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县的侨务信访工作制度。从登记、上报、处理、催办、回复、工作报表、检查等几个方面制定了制度,对各项具体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工作制度保障了全县侨务信访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各项侨务政策
    
    王秀兰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为依法护侨、维护侨眷权益的主要手段。对不按侨务法规办事,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事件,她理直气壮地宣传侨法、争取支持、协调关系,直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1997年11月11日,山东省侨办、山东省劳动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鲁侨[1997]92号文,决定对山东全省早期归国华侨发放退休困难补贴。文件一下达,王秀兰立即想到退休职工安凤英是50年代从朝鲜回国的老归侨,就主动找到安凤英落实补资工作。但安凤英所在单位不同意,王秀兰多次找到安凤英单位领导向他们讲解鲁侨92号文件规定,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给安凤英补发了工资,维护了老归侨的合法权益。当安凤英老人拿着补发到手的工资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王秀兰对那些遇到困难的侨胞,更是有一颗炽热的心。侨眷薛士民住的老宅子由于村里统一规划被拆了,按村里规定,家中只有两人的只能划给两间宅基地,而且还不是在原靠路边的地方。薛士民不满意村里的规定,就找王秀兰反映情况。王秀兰立即赶到了薛士民所在的村委会反复做工作,宣传山东省实施《保护法》中第11条第五款“因乡村统一规划建设拆迁归侨、侨眷的私有房屋,应当按不低于原建筑面积给予安排住房,原宅基地较大的应当给予相应补偿。”的规定,并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在王秀兰的努力下,村里不但按原面积划给薛士民宅基地,还安排在了原靠路边的地方。老薛一家非常满意。
    
    三、协调服务,千方百计为侨胞侨眷排忧解难
    
    王秀兰在工作中不辞劳苦,不怕麻烦,以努力去办、认真去办、顽强去办的精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及时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秦兰英是法籍华人,一直想找个好大夫给患有先天性婴儿瘫的侄子看病。她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王秀兰,王秀兰二话没说,马上与莒南县医院儿科联系。在证实莒南县医院无力医治后,王秀兰又与青岛市侨办联系,委托青岛市侨办在青岛大医院找专家会诊。一切联系妥当后,王秀兰又为他们联系了车辆,并亲自送上车后才返回单位。事后,秦兰英专门携全家到莒南县侨办找到王秀兰当面致谢。日本华侨李春廷的母亲患了脑血栓,病情严重,王秀兰得知后,立即从莒南县医院带着专家赶往大店进行会诊,经及时治疗,脱离了危险。王秀兰后来又多次请专家给李母会诊治疗,并经常到家中精心护理、喂饭喂药,李母的病情逐步好转,逢人就夸,王秀兰对俺比亲闺女还好。
    
    侨眷子女上学、就业找到她,王秀兰就亲自跑学校联系,找单位安排。12年来共安排归侨侨眷子女上学就业30多人。归侨之女李国英考入淄博纺织中专,因家庭困难,一次付不起6000多元的学费。王秀兰就写信向学校介绍李家的情况,还不放心,又打电话给校方,请求校方照顾。最后,学校在减免了一部分学费的同时,还同意让李国英分三次付清其余学费。李国英临上学时,王秀兰在自己家庭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又拿出1000元钱作为李国英的生活费用。另外归侨侨眷邻里纠纷等,只要反映到王秀兰这里,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不辞劳苦给予办理。
    
    四、尽心尽力,为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牵线搭桥
    
    王秀兰在做好侨务信访工作、为归侨侨胞搞好服务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做好教育引导及牵线搭桥工作,鼓励归侨侨眷为两个文明建设建功立业。每件信访案件解决后,王秀兰并不就此结束她的工作,她还定时不定时地给一些侨胞、侨眷打电话、写信。逢年过节她都要发个贺卡表示问候,并把家乡的变化及时告诉海外的侨胞,引导海外的侨胞多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华侨薛彦军是搞药物研究的博士,最近专门从美国来信,感谢多年来王秀兰对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并要求为家乡做点事。现在薛彦军正与当地政府联系准备在家乡搞个合作项目。侨胞薛海波、宋春蕾提出想为家乡做点事。王秀兰亲自领着找到莒南县外贸公司,谈成出口草柳编生意,每月向阿联酋发1-2个集装箱的货物,每年创汇近百万元。华侨蒋大龙为国内引进外资几十个亿,还捐款在国内建了1所小学,被誉为中瑞友好使者。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王秀兰以诚待人、热情服务、扎扎实实地工作分不开的。王秀兰在促成了多项经贸协作、学术交流及捐资办学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帮助莒南县全县归侨侨眷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几年来,王秀兰在侨务信访工作中,为人正直,不图名利,工作踏实,谦虚谨慎,严于律已。她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配合政府办公室支持历届领导的工作,在侨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多次受到县、市、省政府及侨务部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