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林
李功林,男,1947年生,河南省周口市外侨办副主任。 李功林自1979年开始做侨务工作以来,至今已24年。他热爱侨务事业,对“侨”特别有感情,侨胞侨眷有问题,他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兢兢业业,从不懈怠。逢重大节日,李功林都要带领部下到村、镇走访慰问侨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李功林对侨务信访工作认识深刻,抓的扎实。在李功林的带动下,周口市各级侨务系统干部把侨务信访作为大事来抓,层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亲自部署,亲自办案。大家牢记为侨服务宗旨,把扎扎实实地做好侨务信访工作作为了解侨情,制定政策依据的基础,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河南省《实施办法》作为依法护侨的重要手段,坚持把为侨服务、排忧解难办实事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依法保护侨胞侨眷在国内政治方面的权益。近几年来,全市归侨、侨眷积极要求参政议政,热情很高。周口市外侨办从信访渠道了解这一情况后,李功林要求大家把保护归侨、侨眷政治方面的参政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意见和要求。他主动与周口市报社和电视台联系,请他们帮助,使社会经常听到“侨”的声音,看到侨的形象,不断提高归侨、侨眷的政治地位。同时认真做好推荐归侨、侨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工作。据统计,周口市目前有61名归侨侨眷分别担任了市县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由于周口市外侨办依法护侨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二是花大力气解决难度大、影响广、久拖不决的问题。淮阳籍徐女士从加拿大来信反映,其母宅基地被邻居侵占,多年未能解决,现急需建房,请政府帮助解决。接信后,李功林组织市县侨办专人对此进行调查。经查其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在这种情况下,李功林与其它领导一起,把问题先后向原市长王平和主管侨务工作的市委副书记毛万春汇报。在市县领导的支持下,这一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徐母非常感激,并电告在加的女儿、女婿,要多为周口的发展献策出力。 三是切实保护侨胞、港澳同胞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李功林主持下,周口市各级侨办为响应河南省侨办提出的“为侨资企业服务行动年”活动的号召,建立了侨资企业投诉热线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投诉有门,处理有人,解决有期。这项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树立了周口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如2001年5月,周口市侨办接到山东潍坊侨办的求助电话,说他们那里一个侨资企业业主,因与项城市贸易公司的乔某发生经济纠纷,被乔某骗至项城,遭非法拘禁。李功林知道情况后,立即派人赶往项城,与分管侨务的副市长和政法委书记联系。在项城市领导的支持下,找到乔某,向他晓之以理,并指出非法拘禁的错误。同时电告潍坊侨办,催促被乔某的公司和家属,积极筹款,还清债务。在周口市侨办的努力下,事情很快得到解决。潍坊市侨办及当事人家属非常感激,来电并专程致谢。 四是切实解决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困难。李功林在要求周口市侨务干部在认真处理好日常信访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困难,真正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如西华县侨眷教师齐秀华,从教十多年,未转为正式教师。她连续3年申请,仍无结果。1997年,她到周口市侨办请求帮助解决。李功林亲自接待了她,并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及时批转西华县侨办按政策帮助解决。经西华县侨办协调,李海龙县长作了特批办理,所在镇领导很快为她办理了转正手续,从而实现了她多年的愿望。 为强化各项措施,把侨务信访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使全市侨务信访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李功林组织大家把在实际工作中制定的各种措施制度加以总结、归纳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从而使周口市的侨务信访工作步入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建立健全侨界人士资料库。在多年积累的档案材料基础上,2001年,李功林组织周口市各级侨办抽调人员,用了8个月时间,对周口市侨情进行了认真普查登记,逐步建立起侨界人士资料库。将四有人物、鳏寡孤独、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下岗职工的侨户作为重点建档对象,为他们有效地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 2、建章立制,形成制度。在李功林的积极工作和督促下,周口市各级侨办都实行了侨务信访工作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强调侨务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周口市侨办制定下发了统一的来信来访登记表、来信来访统计表。力求信访登记准确、及时、规范,办理结果明确,资料完整,统计表每季度汇总上报周口市侨办。 3、建立走访制度。多年来,大家习惯于在办公室等待接访。为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需要,李功林要求各级侨办变被动为主动,采取了等待接访与走下去家访相结合,把侨务信访工作做到归侨、侨眷的家中。尤其在重要节假日前夕,他带领侨务干部对侨界知名人士、特困对象、鳏寡孤独侨户进行走访慰问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问候,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实行联合信访、办案制度。李功林经常组织机关干部,结合实际,分析研究侨务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从而,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目前侨务工作已经社会化,不仅侨办在做,而且社会各界、各部门都在做。只有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侨务信访工作,才能把案件办的快,办的好。基于这种认识,李功林与机关干部一起经常会同市公安、房管、土地、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联合信访,一起办案。这种模式逐步固定,形成制度,不仅使案件较快解决,而且也使各有关部门熟悉了党的侨务政策、法律、法规,树立起“侨”的观念。 5、倡导“双向服务”,为社会贡献光和热。李功林认为侨务信访工作的目的:一方面为侨服务好,真正维护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就是更有效地增强对他们的向心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祖国、家乡服务。在李功林的倡导下,市县区各级侨办不仅把侨界人士看成是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而且更把他们看成是一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光和热的巨大“能源”。在信访工作中,通过办信接访,依法维权,积极工作,排忧解难;同时,向侨胞侨眷宣传“双向服务”的思想,激发侨界人士的爱国热情,调动起他们投身家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在周口市形成了“我为侨服务好,侨为社会贡献多”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在李功林的带领下,周口市的侨务工作一直在河南省排在前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99年,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表彰为中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