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钟
王达钟,男,浙江省平湖市侨办副主任。 几年来,王达钟坚持把做好侨务信访工作看作是凝聚侨心,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切实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 在当前“四个多样化”形势下,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显露,在归侨侨眷中也不例外。王达钟能依靠当地政府、上级侨务部门和社会力量,重视做好信访突出问题的疏导化解工作,依照侨务法律法规据理力争,认真解决归侨侨眷反映的各种问题。比如侨眷邵家骅的私房,因城建改造需要拆迁,他与房客的租赁关系还未到期,本人不愿再购新房续租,结果被扣除补偿金一万多元。对于这起明显侵权事件,王达钟接访后多次与城建局、拆迁办联系协调,陈述理由,最后使该侵权事件得以圆满解决。归侨沈士华在2001年1月退休并没有按规定拿到100%的退休工资,王达钟多次与卫生局、人事局沟通联系,反复向他们宣传侨务有关政策,并到档案局查找有关原始档案,在各种资料齐备的情况下,沈士华的退休工资得以足额发放。港胞娄富顺先生,回平湖市探亲期间,骑自行车到处观光,不幸突发脑溢血,被人送在医院急诊室。晚饭后,家属打电话到王达钟家,他即刻赶到急诊室探视,并与院领导通话,为其安排好病房并立即抢救,为娄先生的康复赢得了时间。2001年,王达钟接访26件,件件都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了当地归侨侨眷的一致好评。 在实践中,王达钟感到光靠做好上门来的工作还不够,应该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把它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他规定自己每年去侨港资企业调查研究2次,听取意见;两大传统节日前夕到重点和困难归侨侨眷家中走访,了解实情。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用侨汇购置的房屋在拆迁时要增加10%的补偿金。为此王达钟下访时就做有心人,了解到有4户用侨汇购置的房屋碰上拆迁,王达钟主动向拆迁办了解所需资料和手续过程,及时为4户侨眷办妥了证明,提供了资料,使4户侨眷满意地得到了10%的补偿金。在下访过程中,王达钟又为一位90多岁的侨眷、孤老杨继昌全过程地解决了住宅动迁的签约、公证、购房、搬迁等所有手续,前后用了2个多月时间。再比如,下访时王达钟了解到侨资华威有限公司要征地扩大规模,增添厂房设备,但流动资金一时短缺,他及时与当时商会联系,经商会派人对企业调查考核后,由商会“贷促会”先后为该企业解决了40万元的小额贷款,缓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王达钟当即与居住在纽约和华盛顿的12位平湖籍华侨华人、留学生及其家属取得了联系,转达了中国政府对他们的关切和慰问。侨务信访工作的对象比较特殊、敏感性比较强,王达钟认识到只有积极开展下访工作,才能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王达钟怀着对归侨侨眷的满腔热情,还特别重视回访工作,落实各项善后事宜,真正代表了最广大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港胞陈女士的私房是80年代用侨汇建造的,在拆迁时与拆迁办条件谈不拢,成为解放路拆迁产中的最后一户拆迁对象。平湖侨办在介入时,双方都不信任侨办,但又不得不叫侨办出面。王达钟在这起纠纷中多次冒雨上门找港胞本人及其家属做工作,又多次与解放路拆迁指挥部、建设局做说明与调解工作,不怕碰钉子,不怕有反复,直到事情的圆满解决。事后,王达钟多次回访,听取陈女士对置换的两处房屋地段、层次、房面结构是否满意,拆迁补偿金是否足额到位等,使港胞十分感动。归侨黄明成在文化局电影公司退休多年,退休金微薄,其妻前两年患癌症亡故,次女患精神病至今,长女在1997年从化纤厂内退,一家生活十分贫困。迫于生计,黄明成要求平湖侨办为其长女调动工作,王达钟根据侨务法律法规对归侨子女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奔走于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最后为其落实在幼儿园工作。事后,王达钟也多次回访,他们全家十分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 王达钟深信,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也一直身体力行的在实践着为侨服务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