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周军

    
    周军,男,江苏省南京市侨办副主任。
    
    多年来,南京市侨办分管侨政工作的副主任周军,在信访工作中妥善解决了大量侨胞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化解了矛盾,为维护稳定社会政治,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名城,也是江苏省重要侨乡之一,归侨侨眷和上层人士较多。近几年南京市城区大面积改造,侨务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房屋拆迁、生活困难等方面,而且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面对困难和工作压力,周军带领侨政处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自加压力,自增动力,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上下功夫。他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信访工作的职责和基本要求,规范了办事程序和开展信访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项制度(领导接待、重要信访领导阅批、探访慰问制度、办信制度、处理程序等),力求信访登记准确、及时、规范,办理结果明确,信访材料完整。为做好贫困归侨的扶贫救济工作,在江苏省侨办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南京市侨办设立了归侨侨眷专项解困基金。
    
    接待群众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做的好,可以有效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党和政府在侨胞中形象;做的不好,就会导致越级上访或重复上访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周军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认真阅办归侨侨眷的来信,查阅研究党的有关政策。他要求侨政处对重要来信都要由他自阅后提出交办意见。特别强调在接访过程的三个字,即突出一个“情”,工作不厌其烦;体现一个“诚”字,靠真诚感染;讲透一个“理”字,依据法律政策。办信是一项枯燥而又单调工作,而且处理的难度很大,但周军对办信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南京的信访特点(房产信访占较大比例),认真贯彻国侨办和成都会议精神,建立信访日报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直面接待归侨侨眷的来访。由于侨政处人员较少,周军作为分管领导,身体力行,始终坚持直面来访者,并认真负责的做好多方协调工作。好几宗华侨私房问题他都亲自到实地考察,倾听当事人的意见,最终都都得以圆满解决。例如湖北路侨房被强行拆除后,谢姓兄弟在国外许多报纸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他在充分做好谢兄弟在宁亲属工作的同时,多次同南京市人大侨委,有关区领导及开发公司进行协商,最终使拖了达5年之久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侨政工作与归侨利益息息相关。几年来,他初衷不改,一直以爱侨、为侨服务为己任。做到了对人不论贫富,对事不分大小,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成功化解一次次矛盾,促成一件件好事,与广大归侨结下深厚情谊。他对待信访归侨胜似亲人,每一次来信来访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要求合理,符合政策,能解决的、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总是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及时给予答复予以解决;对不符合政策的问题,耐心向来访者说明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一予以解释,争取侨胞理解和支持。有些问题,侨政处协调有困难,他都亲自处理。
    
    按照信访工作规定,对反映的问题,可以转办、交办、督办,但周军却不满足于此。他有一个准则,对侨的事情,不管份内份外,只要符合政策,只要力所能及,只要现实条件许可,都积极地去办。在日常工作中,他常常提醒信访工作的同志做到“三个一”,即迎上一张笑脸,端上一杯热茶,办好一件实事。不少上访者,都把侨办当作自己的家,称周军是他们的贴心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侨务工作的不断发展。侨务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特点,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侨务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周军十分注重学习,立足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分析信访动态,善于从个案中挖掘出共性问题。他经常深入县区、乡镇,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侨务对象手中,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2001年,在周军的努力下,南京全市深入开展侨情普查工作。他亲自带领侨政处深入南京市15个区、县进行调研,掌握侨情的第一手资料,并存入电脑,建立了侨情资料库,对今后开展国内侨务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侨办是“清水衙门”,侨政信访工作更是艰苦,烦琐。这些年侨办领导流动性大,换了一茬又一茬,周军默默无闻,勤勉工作,无半点怨言。每次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张张困惑、激动的脸,他总是用自己爱心化解一个个上访侨胞心头的寒冰。几年来,侨政处共接待归侨侨眷来访千余次,承办来信500余件,受到侨胞赞誉。为此,他分管的侨政信访工作多次受到国侨办、江苏省侨办和南京市的表彰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