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良
康良,男,42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国内处调研员。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省区,同时又是我国西部地区重点侨乡,在外华侨华人100多万,国内归侨侨眷30多万,80%以上为少数民族,并且归侨侨眷中贫困户占相当大的比例,又多分布于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的农牧区,这样独特的侨情,对于从事侨务信访工作的人就要求要有奉献精神,要甘于清苦,要舍小家为大家。对此,康良毫无怨言,他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做着繁杂的信访工作。在落实政策高峰期,每天要接待处理几十人次的上访、申诉,18年来,共接待归侨侨眷8000多人次,多次跑遍新疆所有的地、州、市及大部分县、乡,兵团所有师部及10余个团场。 1985年,康良参加工作不足一年,被侨办委派到距乌鲁木齐700公里远的一个边境小县城——塔城地区裕民县落实侨房政策。落实侨房要查原始凭证,还要走访知情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当时正值夏收季节,知情人白天多在大田里干农活,但是康良不畏艰苦,不怕困难,每天骑着自行车,头顶烈日跑田间地头,找知情人了解情况;深夜了还要深一脚、浅一脚走家串户,有时顾不上吃饭,揣上一个馕、几个西红柿当饭吃。一次,康良和两位民族干部夜访知情者,凌晨两点,因乡间小道凸凹不平,天色又太黑,骑车返回时,对面隐隐驶来一辆马车,躲闪不及,康良等三人都被撞到路边沟里,浑身是伤。这一次落实侨房政策,康良和同事不分昼夜地调查摸底,蹲点一呆就是100多天,顺利完成了任务。 侨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信访工作更是天天和人打交道,但是信访工作接触的大多是贫困户、上访者,每天面对的多是眼泪和哭诉。康良热爱侨务工作,对归侨侨眷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从未对上访的归侨侨眷耍态度、使性子,他总是和蔼、耐心、细致地给他们做解释、说服等思想工作,并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因此许多归侨侨眷都愿意与他结交朋友。 前苏联归侨徐文秀(俄文名约拉),丈夫因病早逝,唯一抱养的儿子因工作单位不景气外出打工,她本人年迈多病,因生活困难经常找侨办。康良每次得到消息后,总是将她亲自从楼梯背上背下,问寒问暖,亲自安排车将她送回家,有时自掏腰包搭出租车将她送回家;逢年过节,康良总会动员机关干部为其捐些衣物、药品。如今,乌鲁木齐市的俄罗斯族归侨侨眷每年庆祝传统节日圣诞节、复活节时,都要邀请康良参加,甚至他们的婚丧嫁娶,也一定邀请康良参加,他们已视康良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新疆,康良是从事侨政、侨务信访工作时间最长的侨务干部,是侨务战线的一个老兵了。自1996年机构改革以来,期间人员流动、干部轮岗,频繁交替,但康良的岗位始终没有变,他自始至终每天都在做着最细小、最不起眼、最平凡的工作,而他平凡的工作却为新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康良一直从事侨务信访工作18年来,努力钻研侨务知识,得到了各族归侨侨眷的赞扬,先后两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全疆侨界享有“侨务政策专家”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