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骑虎
曹骑虎,男,曲靖市侨办副主任。 曲靖市现有国内侨务对象5000余人,他们中有近半的归难侨经济能力、文化层次比较低;曲靖市属0侨资企业40户,因各种原因有近1/3的效益不佳;城市中的老归侨大都退休进入社区。总的来说侨务信访量比较大。 曲靖市侨务部门属“侨办、侨联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的工作机构,定编5人,实际仅有3人。 曹骑虎自97年全面主持侨联、侨办工作以来,在全市范围内选点相继组建了“分布合理、侨界认同、党委认可、不占编制、不增经费的通侨意、顺侨心”的民间侨联活动小组18个,有的小组还将跨行业、跨单位分散的侨务力量依托社区整合成与现代城市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条块结合和联动的多元化为侨服务的工作机制,经营成为省侨务部门推荐试行的社区侨务工作典型。多年来,为拓宽反映侨情民意渠道、直接服务于基层侨户,他定期到小组收集信访信息,分类指导处理意见,在社区,“锥权护侨帮侨”的工作平台上,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如:帮助社区的老归侨解决子女减免上学费用、安排就业上岗培训和工作问题;帮助有困难的侨户争取纳入“社会低保”;多次动员社区力量为“生重病及困难失学”的归难侨学生募捐医疗救治及生活费;为解决城区归侨多年涉及集资建盖社区非公有制商贸用房的纠纷,他主动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并强调了分房方案中“既要按交款时间顺序确定、也要按‘适当照顾的侨务政策’的原则处理分房”的意见;同时还为经营困难的侨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了周转金、产品销路及工商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曹骑虎还着手组建了各种服务于侨的中介组织。几年来,他争取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依照《侨联章程》和相关法规、相继组建和发展了“市华侨公益福利会、市华侨翻译协会、市侨资企业服务联系点及投诉中心、市华侨华人史研究小组、致公党曲靖支部文化补习学校、市侨联个私经济联络小组”等中介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各种“侨帮侨”方式,形成了为侨提供各项排忧解难服务的载体。近两年来捐赠救济款10.4万元;济困助学25人(次);为重新安置迁入曲靖市区的27户165名归难侨提供了从“选择就业项目、扶持经营手段到解决生活住房及子女入学”方面的服务。他们中从事个体工商户的20户,在市场竞争中已初见成效。有的购了新房,有的还添置了工作用车,生活已步入小康;两年来,侨界文化补习学校辅导归侨子女继续学习的50人;帮助安置的就业人员40人;协调侨场、社区给10户23人归难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管理;提供了120人(次)的出入境资料翻译服务;确定了七家侨资企业为服务联系点:定期上门调研、协调解决政府与企业间出现的政策兑现、收费项目、环境治理等方面问题;定期发送内容涉及政策宣传、信息介绍及“示范企业”事迹报道的信息资料,由此沟通了政府与侨商的联系。他还创刊并主编了旨在介绍各侨小组开展活动和经验的《曲靖侨讯》。 由他创建并组织开展活动的这些“侨联小组和服务中介组织”起到了侨务部门“加固信访阵地、延长工作手臂”的根基作用,使结案率均在95%以上;侨务信访量也呈逐年递减。 曹骑虎身兼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公党曲靖市支部副主委等数职,他认真履行好侨胞给予他的这一民主权,积极推行侨务社会化工作。在他的提案不仅反映问题的力度大、内容符合实际、而且措施可行。如他提的“侨场改革、社区建设、服务侨企、创新机制和加强侨户户籍管理”等提案。均被相关部门和单位关注、采纳,有的引起了市委、政府的重视,以批文或会议形式加以推行和试行,如陆良华侨农场干部体制改革,市委专门下发了(98)181号文理顺了侨场体制、配齐并加强了班子建设,为侨场推行“四项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他提出的社区侨务试点工作意见同样也得到了政府主管领导的支持,促成了全省“三市四区”社区侨务工作会议在曲召开,为此项工作再上台阶争得先机。他以人大代表身份,与跨县市区域的部门协调帮助解决了全美中国大西路同乡会会长周顺祥先生胞姐周金仙女士因医疗事故致死而又误作其它定论的纠纷案件,挽回了影响;他又从政协角度协调相关单位,并依靠组织澄清了侨属企业大力公司经理莫立明被本镇干部诬陷其家属为“痴迷法轮功练习”公报私仇的实事,并对虚报人员作了相应的处理;为被“文革”路线迫害逃往缅甸的李瑞霞夫妇重新办理了回曲落户的相关手续;同时,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又为致公党成员刘建军之女刘冬梅被酗酒后以身试法的公安人员殴打一事讨回了公道。 华侨农场94年因体制管理弊端曾导致463名职工联名上访事件发生,成了信访中危险的“高压线”。虽然靠当时做工作稳定了人心,但后来农场“平稳过渡”到今的根本原因,还是得益于推行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为了让广大归难侨职工明白并树立起“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就要改革、而承受改革的‘度’要靠培育市场经济的‘发展观’作支撑”的新观念。他写出了“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课题报告;提出了侨场发展“关键是领导、出路是改革、重点是转制、核心是管理、目标是增效”的具体实施意见;配合侨场领导抓住“十五”期间国家对侨场继续扶持的机遇,积极推行侨场关于“理顺体制、实施场员制、建立社保和剥离场办社会事务”的四项改革,通过坚持宣传改革,在侨场职工中形成了“想改革、盼改革、促改革”的共识。目前侨场已初步建立起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以往影响侨场稳定和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五年间他还每年对侨场坚持组织有一定成效和影响力的“三送”活动;多方寻找资金开展“定户、定合同、定效果”的扶贫工作;目前在已扶的73户310人中已有60户270人相继脱贫。 在城市社区侨务活动中,他争取到了有关单位出台的“为留曲定居的部分‘南侨机工’医疗费用按离休干部待遇享受”的特殊规定;又联系多家侨属企业为部分侨界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由此,归侨侨眷总愿把信访中的事托付于侨务部门,他们除了从中能找到安全、信任和归家的感觉外,也有了“融入第二故乡当家作主、发挥侨力争作贡献”的意识和尊荣。他于近年五次获得了省、市侨联、侨办,市委、市政协及致公党云南省委的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