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王中达

wangzhongda.JPG    
    王中达,男,沧州市侨办副科长。
    
    王中达在从事侨务工作十余年里,积极做好广大归侨、侨眷、华人、华侨的来信来访工作;并主动进行信息跟踪和回访,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旅蒙归侨张秀荣一家9口在八十年代初先后从国外移居沧州,他们刚来时身无分文,居无片瓦,无亲无故,神情沮丧。在沧州市当时住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王中达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想办法,为他们解决了一处不错的住房,为子女安排了工作,并在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深深的体会到了祖国的温暖。在他们安定下来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来回国前各自独立的小家庭现在住到了一起,彼此间有些不适应,常发生些小摩擦。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通过王中达不辞疲劳的多次奔波,终于为他们又争取了两套新单元楼房。去年张秀荣就医时被确诊为胃癌,需实施手术治疗,但她的生活很拮据,王中达得知情况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为其争取了两千多元的救济金。由于病情加重,张秀荣在弥留之际反复叮嘱身边的亲属“一定要好好听党的话,听政府的话,听侨办的话,他们是咱的亲人,是娘家人”。
    
    1983年回国的旅朝归侨裴惠玲,来沧州后被安置在运输一场工作,属国营工。在该单位实行班组承包人员优化组合的过程中下了岗,这使她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王中达得知情况后,积极与她谈心稳定情绪,并多次到其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协调她的工作问题,在运输一场领导积极配合下,她的工作总算有了着落。上岗不久,她又反映工作累赚钱少,想换到科室里。王中达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不厌其烦地向她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其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新的人生观。最后裴惠玲说:“其实我也不愿意给政府添乱。挺大的人下岗了面子上过不去,我们家包了好几口油井,人手都忙不过来,可我觉得赚得钱再多也不如有个正式工作好,现在我想通了不管在哪里只要好好干都一样”。虽然事情圆满解决了,可是王中达还始终牵挂着她的生活。在去年的回访中发现他们家的生意已经倒闭,而丈夫又带着别的女人跑了,只剩下她自己带着个孩子,生活窘迫。王中达又一次次到她原单位反映情况协商解决办法,通过努力终于又重新把她安置在该单位的三产做后勤工作,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面对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工作,她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哽咽着说:“从我记事时起,我就不记得自己哭过,侨办对我们归侨大好了,我都没有脸去找你们,可你们却什么都替我们着想,替我们办,比自己的家里人还亲。”
    
    2002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九,就在许多人准备过年时,王中达只身一人悄悄地登上了开往吴桥的长途汽车,经过近4个小时的颠簸到站后,他不顾一路的疲惫马上赶到了旅朝归侨曲熙海和曲熙信的家,问寒问暖,鼓励他们战胜疾病,勇敢克服目前的困难,相信党、相信政府,日子会越过越好。临走前,他还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钱,代表党和政府对他们进行了慰问。
    
    王中达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把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不仅涉及面宽影响力大,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沧州少林饮料厂是一家侨资企业,董事长赵文样通过几年的奋斗,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但在1994年,濒临倒闭的某公司原经理开始对其无理纠缠和骚扰,使他无心经营,企业的效益一落千丈,并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接到投诉后,王中达在办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到少林饮料厂了解情况,并且向侨办领导建议,由公安机关司法介入,使这一侵侨案件得以迅速解决。排除不法侵害后,赵文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企业生产、经营中,把少林饮料厂办成为全市的明星企业。
    
    市标准计量所的退休干部、旅朝归侨陈平来市侨办反映他在工资、津贴、职称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屡次向所在单位提出却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王中达查阅了大量文件资料,按侨法的有关条款与该所及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据理力争,终于使陈平的合理要求得到圆满解决。
    
    泊头市洼里三镇后赵村因修公路毁坏了归侨裴文元的果树和庄稼,裴文元几次找到村委会和乡政府要求赔偿,均未得到满意答复。后赵村个别村民还蛮不讲理地说:“他再来就把他打回去”。此事反映到侨办,王中达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侨法,与乡政府和村委会进行了协调,指出这属于违反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事件,使村委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裴文元的赔偿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接待来访的海外华人、华侨过程中,王中达主动向他们介绍沧州的经济状况和投资环境,并利用自己懂外语的特长,经常为侨资企业服务。1988年当王中达得知香港富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意到内地投资建厂的信息后,马上与青县城关镇联系,促成了沧州第一个乡镇企业合资项目——河北富华鞋业有限公司的建立,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与美国专家一起吃住在该厂,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为止。1990年他又为市鞋厂介绍、创办了另一家合资企业——沧州富华制鞋有限公司,1993年为侨资企业、河北亚龙集团公司在香港注册开办了沧州第一家海外公司一一香港亚龙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2002年春节前,王中达通过一位侨眷得知纪晓岚第16代孙女、旅居美国的蒂娜·纪女士将来沧州扫墓。2002年2月28日蒂娜·纪刚从美国抵达北京,王中达便与她取得了联系。在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纪女士应邀来沧州。在沧期间,纪女士不仅祭拜了祖先,了却了多年的思乡之情,而且还与沧州市纸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与市侨办就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组织美籍学员来沧州学习汉语、武术、杂技等达成了意向,她还主动提出为了帮助家乡的经济建设,由她负责在美国注册“纪晓岚海外基金会”,以便募集海外纪氏后裔和华人、华侨的捐赠,为沧州开发纪晓岚系列工程作贡献,她在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场所,可无偿地提供给沧州市政府使用,并由她牵线搭桥在美国为家乡物色友好城区,借以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王中达接待来信、来访近千余件次;为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办理就业、房改、接工龄、退休、升学加分以及寻亲和救济等400多件次,看望、慰问侨务工作对象500多人次,为争取侨心、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被归侨侨眷们亲切地称为“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