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梁志鸿

liangzhihong.JPG    
    梁志鸿,男,广东省侨办信访室助理调研员。
    
    他,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曾两次被选派参加侨务信访团出访美加地区,代表人民政府现场接受侨胞的投诉咨询。他,在信访当事人的眼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好心人。他,在同事的眼里却有着难以驯服的个性。尤其是在对侨务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会为了“依法护侨”的原则和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他,就是广东省侨务信访室助理调研员梁志鸿——一名让领导放心、让侨胞安心的信访干部。
    
    梁志鸿1995年起从事侨务信访工作,至今已有8个年头。在这短短的8年里,梁志鸿一步一个脚印,从侨务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迅速成长为侨办侨务信访工作中的佼佼者,“依法护侨”中的排头兵。
    
    信访工作是在为人民做善事,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8年时间里,梁志鸿从未离开过信访的第一线工作。其接手和处理的信访案件多达几千起,接待信访人次难以数清。谈起其中的甘苦,梁志鸿如是说“信访工作是在为人民做善事,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信访人往往带着困惑、迷茫、焦虑甚至愤怒的心情而来,所反映的问题也有轻重缓急。但不管面对何种情形,梁志鸿都始终坚持把侨胞利益放在第一位,急侨胞之所急、想侨胞之所想。尤其是对于那些遇到难事、急事的侨胞,更是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力争早日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如去年7月份,侨办收到八十多岁高龄广东籍老人周达云从四川寄来的求助信,老人自述其在从日本回国探亲路途中,遭小偷抢劫丢失了所有钱物和护照,请求侨办给他补办护照。收信后,梁志鸿顾不上天气的炎热,多次奔波于日本驻广州大使馆、出入境管理部门,几经周折为老人办好了护照,并用特快专递寄到了老人手中。老人为此感激不禁。又如去年年中,我们收到了一则来自印尼充满着辛酸故事的“寻人启事”:印尼华侨蔡瑞姚女士欲寻找失散40多年的母亲和姐姐。梁志鸿查阅了各种资料,并及时向我省各华侨农场和福建省请求援助。经过多方努力和艰难的调查取证,她们母女三人终于在香港会面,圆了40年的团圆梦。得知这一消息,梁志鸿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信访人有时就是带着一肚子火来的,我们要有耐心让他们心中的火得以发泄。”梁志鸿经常这样告诫信访室的年轻人要善于聆听,抓住主要矛盾。正因为如此,梁志鸿在接访过程中已习惯了换个角度、换个角色思考问题,淡然面对信访工作中的委屈、误解甚至谩骂。比如某李姓侨眷,因文革时期的冤案丧失了广州市户口,精神受到刺激,成为侨办信访工作中的“钉子户”。梁志鸿每次接待他的时候,都笑脸相迎,从不对其发火。待当事人平静以后,梁志鸿苦口婆心地为之讲道理,并主动和当事人的律师联系,商讨处理问题的办法。还就办理户口的细节问题亲自跑公安局、派出所。长此以往,李先生都觉得过意不去,表示将通过相关部门解决其问题,不再故意“刁难”侨办。
    
    侨务法规是做好侨务信访工作的保障
    
    近年来,梁志鸿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曾两次被选派参加侨务信访团出访美加地区现场接受侨胞的投诉。侨办许多老案、旧案到了梁志鸿的手中都迎刃而解。如果要问其中的奥妙何在,答案肯定只有一个“熟悉法规、灵活运用法规。”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梁志鸿对于现行的侨务法规的颁布年代、适用范围、具体内容都烂熟于心。在工作中几乎不用查阅有关法规文本便能准确地解答当事人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当事人都为之折服。侨办信访室中的年青人。戏称他为侨务法规的“活词典”。
    
    正是在对侨务法规熟悉的基础上,梁志鸿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法规运用自如。梁志鸿曾多次解答广东省各地侨办乃至外地侨办在法规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纠正过几起下级侨办适用法规错误的信访案例,维护了侨胞的合法权益。
    
    梁志鸿对于侨务政策法规的运用并不局限于照本宣科,而更注重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不断完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依法护侨、依法行政方面有看独特的见解。在对有关文件的理解和执行方面,各部门之间难免存在着分歧。一旦这种分歧不利于维护侨胞的合法权益,梁志鸿总是据理力争,而其见解又让人无懈可击。比如,在对“获准出境定居人员”的理解上,有些同事一直保留自己的看法。但随着出入境制度的改革,部分同事意识到了原有看法的偏差,大家有了一致的看法。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梁志鸿更是敏锐地意识到改善中国司法环境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结合侨务信访工作中的热点,适时的在侨办《每月侨务信访摘要》中相继提出了“烂尾楼问题不容忽视”、“侨务信访,要为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而努力”观点。并且在信访工作实践中,坚持依法分流,积极引导当事人循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侨务信访新手段
    
    2000年侨办领导根据广大侨胞的需求,并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力主开通《广东侨网》并开辟网上信访服务。办领导将组织创建《广东侨网》的重任交给了信访室,并由梁志鸿具体负责。梁志鸿带领信访室一帮人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筹划工作,从网站域名的命名、栏目的设置、内容的编排,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由于梁志鸿懂电脑技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因此网站的建设很快就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办领导和秘书人事处的支持,又给了信访室开拓进取的动力。2001年的新春佳节之际,梁志鸿还特地组织人员设计了“春节专刊”,此举受到了侨办干部及广大侨胞的好评。
    
    针对侨务信访中多头信访、反复信访的情况较为普遍,查阅大量的登记资料耗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梁志鸿又主动提出建立侨务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具备数据库应用的一般功能。
    
    言传身带,帮助新同事做好侨务信访工作
    
    去年是侨办信访室任务繁重的一年。全年信访总量多达2629起,其中接待来访994宗,受理来信970件,受理电话咨询678次。网上电子邮件投诉235宗。而且经过机构调整,新从事侨务信访工作的同事占的比例大,开展工作难度大。梁志鸿负责信访工作后,带头接访,并多次组织召开业务会议,指导新同事处理信访案件。在梁志鸿的带动作用下,现信访干部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信访工作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