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陈国添

chenguotian.JPG    
    陈国添,男,广州市东山区侨办副主任。
    
    陈国添于1993年6月任东山区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以来,一直分管侨政工作。
    
    陈国添充分认识侨务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反复强调,信访工作是我们做好为侨服务的基础工作,通过侨务信访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对现行社会真实的思想的反映,了解他们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及政府工作的意见,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适时向政府提出调整和完善政策的建议。
    
    1994年,陈国添就提出了建立基层侨务信访网络,配齐联络员队伍。为将侨务信访的网络健全起来,安排三个月每周半天的时间,除组织侨务法律法规的培训外,还由他亲自讲授侨务信访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处理信访的方式方法。同时,在每月召开的侨务干部例会上,针对侨务信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利用“东山侨务动态”期刊,刊登新的侨务信访政策及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侨务信访案件,给各单位的信访干部以学习和借鉴。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全区侨务信访干部、侨务联络员,熟悉政策和业务,尽量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陈国添对做好侨务信访工作能牢固树立“知难而进,贵在落实”的思想观念,以高度责任感,尽心尽力地为广大归侨侨眷及华侨华人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对投诉的案件,他做到亲自阅批,亲自接访,亲自调查处理。对历史遗留、重大、疑难的信访案件,积极做好上下联动或协助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左右联动,使问题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如东山一带,有7位华侨来信反映,要求撤销对他们单家独院侨房的征用,保住他们在祖国的“根”。他亲自草拟书面请示,报广州市侨办、市规划局,同时配合市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和记者采访。最后,除2座被列入成片开发不属单独征拆外,其余6座先后得到撤销征用,其中寺贝通津42、44号还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侨房的拆迁中权益受到侵害,是近年侨界反映较多的问题,陈国添能将此问题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争取法院配合和人大督促,据理力争,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如美国华侨伍达权位于元运街75号的房子,美国华侨杨信衡兄弟位于榨粉街51号的房子得以补办补偿安置协议,并获得合理的补偿。近年,他根据清退侨房难度大,要求腾退侨房信访件多的情况,下大力气,为侨房业主收回出租侨房出具证明20份,向住户单位发出公函18份,并上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共帮助侨房业主清退了9户住户。还积极努力,多方协调有关部门,为下岗归侨吴韵琼办了劳动保险;为黄文聪等12位生活困难、长期有病的归侨给予定期补助和慰问。
    
    侨务信访工作是一项政策很强的工作。陈国添既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又能根据实际,灵活变通,既保护国家利益又保护侨胞的合法利益。工作中他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处理案件,体现为侨方面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如美国华侨何先生来信,对城监拆除新南街18号围墙强烈不服,又出示其房屋原有的产权证,并多方投诉。针对这事,他马上与房管部门联系,查清档案中该房的土地使用情况,会同区人大、城建、规划、城管等部门,研究确定该围墙是历史遗留问题,产权上虽有标明,但仍属违章建筑,影响居民出入,予以拆除是应该的,并明确给何先生答复。又如经租侨房的拆迁,侨房业主的后代来办理申请发还,但证明材料不齐全,在此情况下,他能认真听取反映,了解情况,给予耐心指导,协助取得多方面的证明材料。然后按规定出具侨眷身份证明,写明回国时间,业主死亡时间,并通知区落实侨房政策办办理,消除侨房业主后人的疑虑。广大归侨侨眷和有关的部门看到他能一身正气,一心奉公为侨,都很佩服,积极支持侨办的工作,同时营造起关心、支持侨务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部分侨胞因长期生活在境外,对中国的政策和法律不十分了解,在反映和处理问题时过于激进。针对此类信访问题,陈国添积极做好有关法规政策宣传工作,耐心向侨胞解释和疏导,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集体上访(集会)和示威的行动。如农林下路一带由于征拆,以香港余先生为主的一批侨房业主,又准备与拆迁公司对抗到底,并想采取过激的行动。他知道这事后主动与农林街办事处及派出所联系,求得他们的协助。他主动找余先生谈话,建议有问题坐下来谈或向法院起诉,不要做过激行为,最后余生采纳向法院提起诉公的建议。又如2000年10月,美籍华人余先生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同时楼顶水池及杂物房是违章建筑,在“三年一中变”的整治中区规划分局发出拆除通知,他认为对其处理不公平,拟在“世界市长年会”和“广州市授荣”大会时,在花园酒店拉横额制造影响。陈国添得知此情况后,积极与余先生沟通,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余先生接受劝告,取消行动。
    
    陈国添在侨务信访工作上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带领侨政科深入第一线为基层服务,为归侨侨眷服务。在1999年度东山区侨办被评为市侨务信访先进单位。而且信访投诉案件逐年下降,其中2000年接到的投诉案件26件,2001年只有17件,相比下降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