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良
范思良,男,潮阳市侨办主任。 范思良1996年10月任潮阳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以来,以为侨服务为己任,认真抓好侨务信访工作,主动和积极地为侨排忧解难,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广大华侨和归侨侨眷的赞许。1997-2001年,他共受理来信122宗,其中上级批转40宗,接待来访57宗,结案率90%。 范思良充分认识到,侨办是为侨而办,依法护侨是侨办的职责所在,如果对侨没有爱心,不积极为侨排忧解难,就谈不上做好华侨工作。因此,他把侨务信访工作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经常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制订侨务信访工作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对每一宗信访,做到有登记、调查、处理、答复,对情况较复杂的亲自调查处理,对能解决的积极帮助解决,对目前未能解决的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协助其解决。 1997年,潮阳侨办接到汕头侨办电传转来国侨办关于陈世贤先生反映其陈氏颖川公一世祖墓多次被盗,要求妥善处理一事。范思良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上报。此后,国侨办、省侨办又派出联合调查组来潮阳市调查,范思良都主动予以协助配合,并根据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世贤先生的请求,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对陈氏颖川公一世祖墓进行认真的考证、审核,上报市政府确定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此事得到了圆满解决。 香港潮阳同乡会会长蔡衍涛先生反映其葬于棉北街道白竹山的祖墓受到毁坏一事,范思良亲自到棉北街道、平南居委找干部一起到现场勘查,研究解决办法,派员按原状予以修复,并落实保护措施,使蔡先生深受感动。 1999年,泰国著名侨领周监梅先生来信要求协助落实其在胪岗镇的侨房更换托管人。接信后,范思良多次亲临该镇、村认真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协助当地干部做好原托管人的说服教育工作,使这宗委托得到落实,周先生非常满意。 香港实业家陈鸿琛先生,捐款400万元兴建潮阳“殡仪馆”,其房产420平方米长期得不到落实,并几经周折被潮阳二轻局属下车灯厂使用,使用单位是集体企业,经济不景气,落实难度较大。范思良主动向市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耐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这宗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侨房落实归还。 2001年,中泰友协副会长陈汉士先生反映其亲戚刘秋福部分房产未能落实归还,要求解决。接信后,范思良带队会同贵屿镇干部做分得户的工作,并落实该村今后在安排建房用地时优先照顾,并针对该村及分得户的实际困难,经研究在侨房款中拔给8000元补偿该住户,使这宗侨房在短时间内得到落实,使陈汉士先生非常感动。 来信来访中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与落实侨房有关,范思良充分认识到只有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才能真正保障华侨的合法权益,因而切实抓好侨房政策的落实。一是加大农村侨房的扫尾力度,1998年以来农村侨房扫尾落实6505平方米,目前农村侨房近100万平方米已基本落实,累计完成99.2%,经上级验收合格。二是加快城镇侨房的落实步伐。范思良多向市领导反映,得到领导的支持,在潮阳市财政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拨款150万元提高城镇侨房的补助标准,由每平方米补助80元提高到600元,并以潮府正(1999)69号《关于加快城镇落实侨房政策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下发执行,与市区三个街道的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有力地促进了城镇侨房的落实,共落实城镇侨房1973平方米,累计落实1.377万平方米,完成82%。 此外,范思良还组织力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侨务工作的意见》上报市政府,经市领导同意由市府办转发执行,有力地促进了侨务工作的开展。 范思良积极主动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做好工作。潮阳市各级部门形成了做华侨工作的合力,形成了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了旅外乡亲的爱国爱乡、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1998年以来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超3亿元,项目190宗,有力地促进了潮阳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