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薛转运

    
    薛转运,男,黄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助理调研员。
    
    12年来,薛转运始终倾心于侨务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归侨侨眷服务,排忧解难,不计个人得失,被广大归侨侨眷称之为侨务信访工作的热心人。
    
    薛转运把解决归侨侨眷的具体困难作为体现党的侨务政策的大事,认真对待,从不马虎。印尼归侨云逢仙病逝后,留下一个老伴和两个子女,全家三口人每月仅靠政府发给的75元救济款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薛转运了解情况后,主动跑市教委、大冶师范,协调解决了他女儿就读大冶师范及学费问题。同时还经常到他家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上门慰问。1997年他女儿大冶师范毕业,要求安排到就近的学校工作,薛转运又主动与市、区教委协商,将其安排在离家很近的市中心一所小学任教。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蒙古归侨张启,有6个小孩都未参加工作,生活十分困难。1995年,张启的大女儿参加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招工考试,因考试成绩不够录取分数线,要求政府部门出面解决。薛转运多次到市劳动部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劳资处等单位协商,要求按照侨务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特殊照顾。在他的精神感动下,张启的大女儿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张启一家的生活困难,他又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1996年又帮助张启家办起了“黄金饰品修理部”,使他家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善。
    
    黄棉退休职工、侨眷张静雅(已移居香港)在购买单位住房时,厂方在此次房改中一直坚持要将其现住50余平方米的住房调小后再卖给她,得到这一情况后,他主动和同事们分析,认为张的请求符合国家和市房改政策规定,先后一年多上门做厂方的工作,使张静雅如愿购买了现住房,张静雅侨居在巴西的哥哥闻讯后两次给市政府领导发来传真信,以表达衷心感激之情。
    
    薛转运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为归侨侨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近几年来,他和同事们一道共接待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来信来访600余件(次),先后解决了市煤碳局归侨杨安洁夫妇治病、女儿就业,市水利水产局归侨刘明陶儿子的毕业分配,已故归侨何务虞儿子就业、市一橡胶厂侨眷张雪娟重新上岗等一批工作难度较大的归侨侨眷的困难,并从省侨办争取到生活救济款3.84万元,慰问救济了困难归侨侨眷184户。
    
    侨务工作政策性强,为利于工作,薛转运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侨务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他常说,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掌握好政策,具有开阔的视野,为归侨侨眷服好务。
    
    在日常信访接待中,薛转运坚持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一身正气办事,一句好话送行,受到广大归侨侨眷的好评。同时注意适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有的归侨侨眷不知侨法,不懂得或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现象,薛转运在广泛征求基层侨务部门和归侨侨眷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二本《侨务法规汇编》发到基层侨务干部、相关部门及部分归侨侨眷手中,既方便了广大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又让更多的归侨侨眷了解和掌握侨务政策法规知识。
    
    为了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支持侨务工作,薛转运四处奔走,在《黄石日报》“星期天”第二版上开辟“归侨侨眷在黄石”的专栏,先后报道了黄石电厂工程师、归侨郭说庆,华新水泥厂职工医院主治医师、归侨黄彩珠,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高级工程师、侨眷温业高,高级工程师、归侨黎纪廉,市河道堤防管理处主任工程师、归侨刘明陶,大冶市农林局高级农艺师、侨眷陈斯养等一批在我市各条战略上默默奉献的侨知典型人物,在黄石市侨界和社会上引导起了热烈反响。
    
    做好境外人士信访工作,是侨务部门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原黄石香湖服饰有限公司港方代理罗禄生先生因年检一事与市工商局某部门发生矛盾,罗先生向市侨办反映情况,要求出面协调解决。薛转运接到任务后,当即赶赴两个单位了解情况,并与市工商局的干部一道前往工厂做协调工作,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还使工商局负责人与罗先生加深了理解,结下了良好关系,罗先生深受感动。
    
    大冶市城关水电安装公司黄治戎的父母从台湾回乡探亲,想了解国内有关方面政策和对外商投资方面的有关规定情况,一连走访了几个部门,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市侨办,薛转运对他们热情接待,认真介绍黄石改革开放的情况,提供资料,并陪同他们到市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实地考察,黄治戎的父母深受感动,临别时紧紧握着薛转运的手久久不放。
    
    近几年,由于黄石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国有企业面临开工不足、停工停产的严重困难,部分归侨侨眷因此而下岗、待业,生活陷入困境。面对这种情况,薛转运心如火急,一方面主动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宣传《湖北省属务企业条例》,介绍侨情;另一方面与同事一起走家串户,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项目创办侨属企业,走出生活困境。
    
    黄石市自行车总厂下岗职工、港眷黄功亮一家4口人,爱人下岗,2个儿子读书,经济非常困难,经多方联系,黄功亮自筹资金3万元,于1996年底创办了“黄石市戴蒙德吹灰器供应维修站”,安置了下岗工人7人,其中侨眷2人。1997年该维修站创产值56万元,实现利润5.6万元,上缴国税近1万元。
    
    截止2001年底,黄石市有侨属企业24个,固定资产2218.8万元,流动资金791.7万元,利用境外资金731.5万元,从业人数854人,其中归侨侨眷职工149人。在薛转运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大批下岗归侨侨眷走上了自谋职业,自强之路,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