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榕生
童榕生,男,清流县侨办主任。 1994年4月童榕生调任县侨办主任,时年34岁。当时的侨办虽有3名工作人员却没有编制,且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1983年向上级贷款2万元办塑料厂的债务急需偿还,20位归侨侨眷集体要求将已倒闭的顺风汽车修理厂和综合经营部的集资退回,侨务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等。 童榕生选择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掌握侨务政策、侨情等知识,进入角色,实实在在为归侨侨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在县政协换届时,他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归侨侨眷担任新政协委员,使侨界委员占县政协委员的14%。 童榕生对每次上访件都认真阅读,亲自答复,接待群众来访从不厌烦。曾祥林是一位年迈孤独的印尼归侨,多次上访称自己是应落实政策的精简人员,但无法提供证据。1993年8月县侨办接案后专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走访知情人,认定曾祥林原是正式职工,但回农村的过程证据不足,无法恢复公职。童榕生将调查材料写成专报件给有关部门和曾本人,并会同县信访局联合写出《关于归侨曾祥林上访情况及处理建议的报告》给县政府,最后由民政部门给予安排进敬老院。曾祥林十分感激。 何姓归侨退休职工要求落实其60年代初的干部身份一案,因何的工作单位变更较多,其退休单位一直没有答复。接到申诉后,侨办会同有关部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实事求是地将由干部转为职工身份的经过告诉何,何称“我服了”。 1995年侨眷李振元经营的机砖厂因遭洪水使贷款资金到期无法及时返还而被推上被告席,厂房被查封,部分家财被执行抵押,机砖厂陷入困境。抱着一线希望,李振元到县侨办求助,县侨办全面调查后协调原被告之间的关系,并取得法院支持,让机砖厂继续生产,以产品抵债,分期偿还贷款,挽回了李振元不必要的损失。 童榕生努力处理好老大难信访案件。如1989年由归侨侨眷集资筹办的汽车修理厂和综合经营部,因管理不善先后倒闭,20多位侨眷集资者多次上访市、县领导,要求退回集资款。1994年童榕生和同事一起克服各种困难,查找承包者去向,在法院等有关部门的通力支持配合下,依法追回债务,并召开股东大会,当众退还集资款本金和利息。原县侨办副主任的亲属、股东之一在收到集资款的本息时说,“没想到连自己的亲人在职时都无法解决的事,这次终于得到解决。” 新加坡归侨陈清安在厦门有一幢二层的房子,因抵押合同的历史原因房屋被人转卖。陈于1985年向所在地法院申诉未得到解决,1993年2月,陈先生来县侨办访问后,县侨办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向房屋所在地法院、上级侨务部门反映情况,并协助陈先生办理有关手续,使拖延8年之久的产权纠纷得到圆满的解决。 印尼归侨林先生所在单位要招收一批工人,林先生希望单位照顾其待业的儿子这次能解决就业,县侨办得知后立即发函给林先生所在单位,并多次找单位领导及劳动部门,使林的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进厂工作。1997年,归侨李琼玉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工资发放不稳定,县侨办得知后,多次找该厂联系,本着适当照顾的原则,将她的工资从厂里发放改为主管局代发,并增发归侨退休生活补贴,这种照顾方式在全县属首例。另外,童榕生还帮助一些未领到归侨退休补贴的归侨职工补齐了生活补贴。 1994年归侨曾祥林左脚被机动三轮车碰伤骨折。县侨办接到消息后,一方面请县医院给予治疗,并与他在广东的亲属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与肇事者交涉,落实赔偿事宜,童榕生并多次与同事一起赴60里外的肇事者处代催赔偿款。 1997年,三明市中行转来要求协查外汇收款者赖田生下落,县侨办根据不详地址先后走访了4个乡镇历时两个月才找到迁居到本县的赖田生,使他与海外亲人取得联系并领回了沉睡多年的侨汇。 十多年来,只要是未了争取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事,多苦的事童榕生都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