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侨界

 

沈一萍

shenyiping.JPG    
    松江区岳阳街道人乐小区党总支部书记沈一萍带领居民区党总支部和居委会一班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党的侨务工作方针和政策。
    
    人乐小区有居民3000户,人口近1万,具有老年人多、离休干部多、各类统战对象多的特点,其中归侨侨眷有61户、108人。为让小区保持上海市文明小区的荣誉称号,沈书记不仅团结小区居委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整合小区资源,做好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而且把小区侨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归侨侨眷在小区文明创建活动中的智力优势和活动能力,小区内的侨务对象都这样说:“沈书记是个忙人,也是个热心人,她和我们心贴着心,我们不为小区出点力说不过去。”
    
    沈一萍在社区侨务工作中的动人故事不少,这里,就其3年来的主要工作实绩介绍如下:
    
    一、扎实基础,建立健全小区侨务工作网络和制度为了使侨务工作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她针对小区侨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首先建立健全了小区侨务工作制度,如先后建立了会议制度、节假日走访制度、侨务对象住院探望制度、侨胞回国探亲走访制度与为侨优先服务制度等。其次建立完善了网络机制,成立侨务工作领导小组,她亲自任组长,下设8个联络小组和联络员,通过联络员经常性地与归侨侨眷保持接触、交流,及时了解侨务对象家庭和海外亲友的情况,使小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为侨服务工作。第三做到对小区侨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她亲自带领居委干部逐户调模,然后建立一户一表,形成小区侨务对象资料档案,做好动态管理。由于这些侨务工作的基础扎实了,人乐小区开展侨务工作有的放矢,几年来她坚持做到每两月召开一次侨务工作联络员会议,及时宣传、通报党的侨务工作政策和上级的有关精神,交流侨务情况,并在楼组长等会议上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政策,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让小区更多的居民群众来关心侨务工作,从而在人乐小区形成了尊重、关心归侨侨眷的良好氛围。
    
    二、为侨服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归侨侨眷
    
    为了关心归侨侨眷,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沈书记总是按照制度带领居委干部定期走访侨务对象,如今年春节前对老中医许尚文等归侨侨眷家庭逐户进行了走访,感谢他们对小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并向他们拜年。平时,对回到小区探亲的侨胞及时上门表示真诚的欢迎,如侨眷陈正萍的女儿回来、扬琴华的儿子回来,沈书记都热情去探望,问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使海外侨胞深感居委干部的情深意切。在日常居务工作中,沈书记不仅自己带头,而且始终要求居委干部经常走访关心小区归侨侨眷,凡侨务对象家中有事、有困难,都能及时关心,送上温暖。如侨眷陶忠去世,侨眷余明老人过世,她带着居委干部上门慰问,余明在世时,她在家访中了解到老人腿脚不灵,女儿上班,还有个外甥女需要照顾,家中急需钟点工,便马上与家政服务所取得联系予以解决。侨眷吴翠微家中阴井堵塞冒水,老夫妻俩担心了一夜,双休日电话打到她家里,她马上和物业部门联系,并陪同上门疏通好,消除了他们的担忧。还如侨眷郭月华,96年办了去美国的护照,准备去美国探亲兄弟,后因私房即将归还而推迟行期,结果一拖拖了4年多,私房问题还没解决,当她在家访时了解具体情况后,即与电扇厂主管部门工业总公司领导联系,希望他们早日落实政策,维护侨眷的合法权益,工业总公司的党委书记表示一定优先考虑,在去年初予以了解决,郭月华对此非常感激。
    
    听听人乐一村9幢605室的侨眷陈壮行的叙述更为感人,他说:“我家多亏了沈书记啊,否则让我怎么安心于这个家呀?”原来,老陈夫妻俩退休每月有1000多元养老金,生活并不担忧,偏偏遇上儿子10年前读书刚毕业患上强直性脊椎炎,医治不愈,现在每月还得花药费几百元以缓解疼痛,眼看儿子既不能工作,又成了一辈子瘫痪,况且经济上不堪重负,老俩口心急如焚。沈书记一方面及时上门慰问,送上在职党员募捐款500元,一方面协调社区共建单位进行结对帮困,逢年过节给予资助,同时,她多次亲自奔波请求街道和区残联部门领导上门评审,请医生和摄影师上门拍片,请医院医生和领导上门做签定,终于为老陈的儿子办妥了“残疾证”,解决了每月280元特困补助,还落实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有关重残补助政策。这件事令老陈激动不已,他几次写信告知海外亲友:“当地政府真好,小区居委干部真热心。”
    
    “清官难端家务事”。但侨务对象的家务事不端平,沈书记怎么能安得下心来呢?刚从大女儿家搬居小区小女儿家不久的归侨老先生陈文,今年91岁,自己有每月800元退养金,加上4个小女儿每位每月贴补100元,除了耳聋外,生活过得蛮好。可有一次沈书记上门走访,发现陈老先生心里闷闷不乐,原来,其4个女儿为老先生治病出院后居住何处等经济生活上的事发生了家庭矛盾。为此,沈书记一遍又一遍走访了陈老先生4个女儿,耐心细致地做思想疏导工作,并提出了“4个女儿每人贴钱,居委为老人租借一套公房,并帮助请一位保姆,让老人独居,四个女儿每天有人去陪伴看望”的解决方案,终于使大家接受。现在,陈老先生精神又爽快起来了,4个女儿问又重新和睦了。陈老先生见到沈一萍就讲:“沈书记,没有你的调解和出点子,我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
    
    三、满足需求,为归侨侨眷参与小区活动和建设构筑舞台
    
    在人乐小区的归侨侨眷中,有一批爱好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为了丰富小区侨务对象的文娱生活,沈书记在居委会组织小区各种群众性文娱活动时,有意识地邀请归侨侨眷参加。如小区老年合唱队中有6名同志是侨务对象,队长也由侨眷蔡茑娜担任;在庆祝松江解放50周年、庆祝建党80周年、以及松江建县1250周年等节庆活动中侨务对象纷纷上台表演,用京剧、沪剧、越剧、独唱、合唱等形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此外,沈书记还为侨务对象开展活动营造载体,每年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次元宵赠汤圆;一次扶贫送温暖;一次观光游上海;一次侨台界服务;一次中秋联欢会;一次圣诞贺新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凝聚了侨心,把小区归侨侨眷团结在党总支部和居委会的周围。他们积极参与小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有8名侨眷担任了楼组长,3位侨眷参加了“居得乐”读书班,10多位侨眷参加了各类兴趣小组,还有近10位医务界(都是松江的名医)侨眷参加了人乐小区的“居得乐志愿者服务队”,每月为小区居民义诊,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如许尚文老先生,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仍积极参加义诊,并在前年和去年两次捐赠书刊杂志计100多本给居委会,其中有些还是他亲自到新华书店去新买的。再如赵心如、张玉铭两位主任医生还经常从百忙中抽时间为社区学校上课,传授医疗保健知识,特别是张医生资助小区建造科普画廊、赠送科普宣传资料和血压计等医疗器材,从行动上、物质上支持小区建设。在人乐小区象上述这样侨务对象回报社区、热心支持小区建设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沈一萍把做好社区侨务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区的侨务工作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工作基础一年比一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