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妮
张宝妮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国内侨务工作是她分管的工作之一。她的主要工作业绩如下: 一、倡导加强指导协调,完善社区侨务工作机制 张宝妮在分管国内侨务工作中,指导国内处等职能处室担负起“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监察监督”的职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区侨务工作,推动上海的国内侨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主要作了四项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运行机制。市侨办作为主管全市侨务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担负起“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职责,逐步健全了市、区(县)街道(镇)居委(村)四级社区侨务工作纵向网络;完善了市、区(县)侨务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街道(镇)与社区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整合资源,联手拓展社区侨务工作横向网络;同时,根据侨界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注重发挥侨界群众组织在社区侨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信息反馈快、处置能力强、为侨服务实、管理力度大”的社区侨务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强化归口管理,加强对基层的分类指导。2001年,市侨办向各区(县)街道(镇)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社区侨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政府侨办、各区县侨办对社区侨务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并针对各区(县)和各街道(镇)基础条件、人文环境、社区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社区侨务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强了分类指导。近年来,市侨办分期分批走访了近100个街道(镇),考察社区侨务工作。召开了五次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仅去年,就先后召开了“上海市涉外小区侨务工作交流会”、“上海市社区侨务工作交流会”。汇编了四本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介绍。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工作规范。市侨办与市民政局等部门联手拓展社区侨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形成工作规范。每三年举行一次“上海市社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每年举行一至二次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或研讨会,树立典型,交流经验,以点带面;每年组织一次街道领导赴国内外考察,开阔眼界,增强侨务意识;成立了上海市社区侨务工作联谊会,加强社区侨务工作协调和指导。上海大部分街道(镇)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制度。如:社区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侨情档案信息制度、重点对象定期访问制度、为侨服务帮困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学习联谊制度等。一些街道根据本社区的侨情,在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制度建设的同时,实行了政务公开,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为工作有序开展形成规范。 四从提高干部素质入手,优化队伍结构。张宝妮非常重视对社区侨务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侨务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切实提高社区侨务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造就一支“思维方式新、掌握信息快、政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社区侨务干部队伍。近年来先后四次对全市社区侨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每次培训,她都亲临培训班给最基层的街道侨务干部讲课。 二、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双向服务”内涵,促进社区侨务工作发展 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社区侨务工作,起步早,基础好。但如何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深化、开拓创新。张宝妮为深化、创新“双向服务”的内涵,提出着重体现出“两个整合”的思路,即:一是整合社区资源,根据形势和侨情的需要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凝聚侨心工作,以达到充分调动侨界积极性的目的;二是整合侨务资源,积极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为社区建设服务,从而形成“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会贡献多”的局面。在“两个整合”思路的指导下,全市社区侨务工作的开展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开拓社会性的为侨服务渠道,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社区为侨服务的制度和机制,做到宣传服务到位、政策服务到位和关心服务到位。侨界人士的优势和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双向服务’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和升华,全市社区侨务工作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倡导争创特色拓展领域,为社区侨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在张宝妮的倡导下,市侨办于2001年11月在全市开展了“争创特色拓展领域,社区侨务工作活动月”活动,在深化“双向服务”内涵的同时,重点倡导本市各街道、镇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人文环境、工作基础来争创特色拓展领域,活动月围绕“社区侨务向涉外小区延伸和拓展”、“依托社区服务网络、深化‘双向服务’内涵”、“社区新华侨华人工作”、“社区侨务条块结合”等主题,总结经验,开展交流,积极探索。“活动月”为在侨务工作中切实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推进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上海市社区侨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